中段反导拦截试验现场画面
中段反导拦截试验现场画面
新华社酒泉7月24日电题:反导尖兵陈德明——记用创新助推强军兴军的科研先锋、西北某基地研究员陈德明
李国利、宗兆盾、梁景创
两个光点迅速接近、接近,突然间迸发出耀眼的强光,照亮了茫茫夜空。拦截导弹与“来袭”导弹相撞击的瞬间,他情不自禁地从椅子上跳了起来,用力挥了挥攥得紧紧的拳……
2013年,我国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的壮观一幕,早已和弱水河畔倔强屹立的那片胡杨林、戈壁深处依稀犹存的那个烽塞关城、茫茫天地间如林威武的那一排排墓碑军阵,共同凝成了一位反导尖兵的西北印记。
西出阳关廿六载,为国铸剑固天疆。西北某基地研究员陈德明入伍以来,坚持以强军为己任,身处大漠戈壁,眼盯未来战场,心装打赢使命,勇于锐意创新,参与执行数百发导弹武器飞行试验任务,牵头完成“中段反导靶场试验技术”等几十个重大项目,为加快我军新型作战力量建设,提升我军新质作战能力贡献突出,被誉为“用创新助推强军兴军的科研先锋”。
“反导技术的研究,永远在路上”
醉心于科研攻关,陈德明经常工作到深夜,忘记回家的时间。李玉建摄
反导是战略防御的坚盾,是大国博弈的重要筹码。
本世纪初,我国正式启动反导技术验证试验项目,基地历史性地肩负起靶场试验任务。陈德明受聘成为专家组专家,牵头攻关反导靶场试验技术。
基地所处的戈壁大漠,曾是汉朝大将霍去病驰骋拼杀的古战场,黄沙蓝天间,当年的烽塞关城依稀犹存。特别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个长着不屈胡扬和骆驼刺的地方,创造出了举世瞩目的“两弹一星”伟业,成为承载着光荣与梦想的神圣土地。
所谓反导拦截技术,就是通过发射导弹来拦截并摧毁来袭导弹。而要实现对导弹的准确拦截,必须对导弹的弹道进行预报,随时能知道导弹什么时间到什么位置,这可是世界级难题。
早在上世纪60年代,我国就启动了一项重大工程,并初步确立了包括反导拦截弹在内的攻关目标。(1963年12月,毛泽东在听取战略武器问题汇报时说,原子弹、导弹,无论如何也不会比别人搞得多。同时,我们又是积极防御战略方针,因此除了搞攻击性武器外,还要搞些防御武器。1964年2月,毛泽东接见钱学森时,又专门谈到了反导研究:这个东西“总要搞出来”。——观察者网注)
1991年爆发的海湾战争,成为美军各类高精尖技术武器的表演秀场。战场上,爱国者导弹多次成功拦截伊拉克军队的飞毛腿导弹,更加凸显了反导技术的威力。中国军队在警醒中意识到自己与世界强国军队的差距,决心正式启动反导系统建设。
这一次,中央军委给出了明确的时间表,首次试验要在2010年年初“务期必成”。
重任如山,不能失败。陈德明一再鼓励团队成员:“我们要拿出老一辈搞‘两弹一星’的那种激情和气魄,干成反导这件国之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