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院士:转基因名字让人恐慌 应叫分子杂交育种(1)

2016-07-11 09:16:16  澎湃    参与评论()人

院士:转基因名字让人恐慌 应叫分子杂交育种

中国科学院院士朱作言。

转基因这个名字,我不太喜欢。因为别人听了,什么是转基因啊,转个什么基因啊,老百姓听了就恐慌。”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朱作言就转基因问题,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表示,准确地说,人们常说的转基因,是一种分子杂交,或分子杂交育种。

他进一步解释说,传统的杂交育种是两个物种、品种进行杂交,引入成千上万个基因。而转基因,或叫分子杂交育种技术,唯一的不同是用一个基因去和另一物种或品种杂交,引入的是唯一一条基因,更精准高效。

7月初,全球100多位诺贝奖获得者联合发表公开信,支持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农作物,重申其安全可靠。这一活动引发人们的广泛关注。

朱作言是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成员,也是2016年最新一届委员会的成员。

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是农业部履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职能的技术咨询机构,由领域内专家出任,主要对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进行评价,并提出咨询意见。

“转基因争论20年后再看会是一场笑话”

澎湃新闻:您怎么看100多位诺奖得主联合署名支持转基因技术和黄金大米这件事?中国科学家在转基因话题上有无一致声音?

朱作言:你谈到中国科学家群体,显然中国科学家中不少人对这个问题是不理解的,甚至持怀疑态度,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科学家没有一致起来。

实际上,中国科学家有一部分人,比较知道转基因科学背景的人,比如说分子生物学界的人,是毫无疑问会支持的。

我们中国好像没有发声,不是没有发声,中国科学院发布过关于支持转基因的声明,专门发布过,院士们发表的,可以查得到,但是这个声明在社会上无声无息,就没什么影响。

澎湃新闻:您意思是说,很缺少那种引起大家关注、掀起大讨论的,知晓度很高的科学家?

朱作言:对。说出来好像看不起自己,但中国科学家群体在社会上的影响,真正发挥的作用还是很有限。当然,国外科学家发挥的作用有多大,我也不太清楚,但100多个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签名,权威显然在。

澎湃新闻:我们在媒体上也能看到一些专家学者说转基因是安全的,但是老百姓好像不买账。

朱作言:专家越说,他越不买账。我看过相关的研究文章,一种社会人的心理,对主流的声音听不进去,越是非主流的声音,越是听得进去。

澎湃新闻:很少在媒体上看到公众表达自己对转基因食品、农作物的担忧,是不是老百姓表达出来,会更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

朱作言:现在的问题是越做科普,疑虑越多。

澎湃新闻:那应该怎么做呢?

朱作言:就是这个问题,科学对话需要再深刻地考虑一下了。

澎湃新闻:是不是科普的方式需要改变一下,带人到实验室亲自看一下?

朱作言:看也不行,看不懂。

澎湃新闻:是不是有一个接受的过程,公众的态度会慢慢改变?

朱作言:我个人的观点是,不管政府态度怎么样,反转的态度怎么样,我们不看现在,过20年后,回过头来看,这是一场笑话。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