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三孔彩绘换新装 系百余年来首次系统性保护维修

2016-06-24 11:43:17    中国新闻网  参与评论()人

经过前期的实验和准备,多达14.2万平方米的“三孔”古建筑彩绘工程全面进入施工阶段。还原“三孔”古建筑彩画的原貌和真实性,本次施工由曲阜古建筑修缮中心负责,彩绘流程完全按照自古沿袭下来的古法,选料上更是极其考究,近20种颜料全部为植物和矿物质提取物。

齐鲁晚报记者 姬生辉

施工工人几辈人都从事三孔修缮

6月22日,曲阜孔庙紧邻大成殿的大成门被脚手架和防护网包裹,十多名工人站在覆盖在脚手架二层的木板上紧张地忙碌着。大成门西北侧的外檐已经画上了精美的图案,金色的祥云和龙形反射出耀眼的光芒。“这些彩绘图案是我们实验后开展的,今年4月完工后得到国家文物局专家的一致认同,所有的彩绘工程将全面以此来复制。”曲阜市古建筑修缮中心彩绘部负责人王明亮说。

本次彩绘工程完全由曲阜市古建筑修缮中心工人完成,“他们多是几辈人都从事‘三孔’古建筑的修缮工作,很多古代工艺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古建筑修缮中心副主任孔德铭解释。

古建筑修缮中心副主任林丙焕说,自清末以来,由于历史、经济等原因,“三孔”等古建筑的彩画百余年来一直没有进行过系统的保护维修,只是在单体建筑大修时进行过局部的修复。时至今日,许多早期的建筑彩画已经严重起甲或斑驳脱落,甚至漫涣不清,“对于日渐消失的古建筑彩画,组成专家指导队伍进行抢救性、研究性保护维修,已经刻不容缓。”

林丙焕说,针对“三孔”等古建筑油饰彩画的特点,经过专家初步勘察统计分析,保护工程共分为三种类型:对建筑内外檐剥落严重致使木构件裸露的彩画,或者近代所做的形制改变、质量粗劣的彩画,查找史料或依据现状,按原形制、原工艺、原做法、原材料,重做一麻五灰地仗、彩画;对内檐形制清晰,但起甲、剥落严重的彩画,软化后修补回贴;对原形制清晰可辨,彩画仅有褪色且无大面积脱落起甲的彩画,重点原状除尘保护。

彩画外檐剥落严重 4万多平米要重做

本次“三孔”彩画的修复工程中,需要重做的彩画占到4.4万平方米,也是难度最大的内容之一。“因受风化、日晒等影响,一些彩画外檐剥落严重,对此我们只能‘砍掉’重做。”王明亮说,首先工人应将原彩画处的颜料和青灰完全铲除,并能够以肉眼看见原木。之后,按照原形制重做一麻五灰地仗。

“一麻五灰地仗是自古沿用下来的‘三孔’彩画制作工艺,就是在外檐原木处刷五层特质的油灰,其间粘贴一层细麻丝。”从业11年的曲阜市古建筑修缮中心工人彭会胜说,油灰由桐油、猪血、青砖末混合制作而成,在刷到第三层后开始粘贴细麻丝,经过按压、打实后,再刷两层油灰,“这种工艺打出的地仗结实、不易损坏。”

打过地仗后,建筑物表面变得光滑平整,下一步需要绘图和上色。“在砍掉内外檐处的原画前,我们用特质的高丽纸制作拓片,之后再查阅史料图案,修补彩画。”王明亮拿出一张近两米长的拓片,通过铅笔的修补,原本模糊的图案顿时清晰起来。“随后我们用印纸将图案复制到一张特质的牛皮纸上,并把图案进行扎空描图处理,然后用石膏粉按压住扎空处涂抹,彩画图案就浮现于建筑物表面了。”在古建筑修缮中心的车间,十几块彩画木板清晰记录了彩绘的修复过程。

“图案绘制后,就到了上色流程。”王明亮打开颜料展示柜,松烟、石绿、石黄……十几种装在玻璃瓶中的颜料粉末展现在记者面前。王明亮说,“三孔”彩绘的颜料完全采用植物和矿物质颜料,完全按照古法选用和调制颜料,不仅能够保证色彩艳丽、真实,并且有经久不褪色的优点。

“‘三孔’彩画的金龙和玺图案,只应用于皇家宫殿,是最高级别的古建筑彩画。”故宫博物院古建部专家张秀芬说,因彩画中金龙、祥云等图形非常多,彩画制作中需要在图案表层覆盖一层1.5微米厚的纯黄金箔。“彩绘图案上色并非最终完成阶段,我们需要进一步处理,彩绘图案达到不反光的效果后才算合格。”王明亮说。

(责任编辑:柯旺 CN04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