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外国语学校以及马路对面的“化工污染地”(4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李响摄
原标题:国务院发土十条:出现毒地终身追责,学校旁禁焦化厂
国务院今日公布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这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行动纲领。在毒地事件频发的今天,这项因包含十项治理措施而被称为“土十条”的文件备受关注。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环保部长陈吉宁曾回答“土十条”的出台时间问题,指出土壤治理问题非常重要,基础非常薄弱,存在着法律空白和技术界定的难处。现在,土壤治理有了军令状和时间表:到2020年,全国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
全国“毒地”有50万块?将对土壤污染现状进行全国摸底
江苏常州外国语学校新址“毒地”事件经媒体曝光后,不少人的第一反应是全国到底有多少“毒地”?自己离“毒地”到底有多远?
2014年,国土资源部与环境保护部共同发布的第二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在调查的690家重污染企业用地及周边的5846个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36.3%。而按照中国环境修复产业联盟秘书长高胜达的判断,目前我国有污染土地30万—50万块。
“毒地”治理要做到有的放矢,就需要先摸清真实情况,纾解民众焦虑。在《行动计划》确定的十条措施当中,第一条便是“开展土壤污染调查,掌握土壤环境质量状况”。以农用地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为重点,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2018年底前查明农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积、分布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2020年底前掌握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中的污染地块分布及其环境风险情况。
除了单次的调查,《行动计划》还着眼长远提出在2017年底前,完成土壤环境质量国控监测点位设置,建成国家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在此基础上,建立土壤环境基础数据库,构建全国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上述系统采集到的土壤信息,政府都要向社会公开、公布。
腾格里沙漠遭化工企业排污,污染物由暗管直接排放至沙漠,24名责任人受党纪政纪处分。新华社记者陈斌摄
“毒地”怎么治?以农业和人居用地为重点,学校周边禁建焦化企业
“毒地”报道屡见不鲜,该怎么治?《行动计划》在总体要求中提出,要“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为出发点”;各地要以拟开发建设居住、商业、学校、医疗和养老机构等项目的污染地块为重点,开展治理与修复。到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
“毒地”的治理工程将分为4个步骤。据环保部介绍,污染地块治理与修复通常可分为调查评估、可行性研究和方案设计、工程施工、工程验收等阶段。具体方法一般包括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和化学修复3类,有时需要综合运用。而根据《行动计划》的精神,治理“毒地”期间责任单位要公开工程情况,环保部门要进行检查。工程完工后,要由第三方机构对治理与修复评估,并向社会公开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