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50余人工作组赴四川凉山“悬崖村”摸底

2016-05-26 08:33:59    新京报  参与评论()人

50余人工作组赴四川凉山“悬崖村”摸底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勒尔村,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悬崖村”,72户人家居住在这里,这个村处于美姑河大峡谷断坎岩肩斜台地,所在位置就像三层台阶的中间那级,海拔1400多米,与地面垂直距离约800米。村里通向外界,需要顺着悬崖断续攀爬17条藤梯,其中接近村庄的几乎垂直的两条相连的藤梯长度约100米,没有藤梯的崖壁才是最危险的。

含昭觉县交通、环保等部门;在保护生态前提下制定道路开辟和旅游开发规划

■“悬崖上的村庄”追踪

新京报讯(记者李相蓉程媛媛)5月24日,新京报以《悬崖上的村庄》为题,报道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勒尔村,通向外界需要顺着悬崖断续攀爬17条藤梯一事,引起广泛关注。

昨日,昭觉县成立了包括交通、教育、卫生、环保、工商等部门共50余人的工作小组,到达“悬崖村”进行摸底调查。县委办公室秘书吉克劲松介绍,各部门将各尽其责,通过科学规划,在保护好当地生态和优质自然景观的前提下,制定道路开辟和旅游开发规划,带动当地脱贫。

50余人调研小组“规模最大”

被称为“悬崖村”的阿土勒尔村,通向外界,要顺着悬崖爬17条藤梯。吉克劲松介绍,“悬崖村”历史悠久,至今已有200余年。以前,村民每年会自发检修藤梯安全2次。2009年,藤梯里嵌入了钢筋焊接的钢梯,并在“天梯”路上增加了钢索后,检修成了每年一次。此外,发现安全隐患后,政府出资加固维修。

24日,昭觉县的交通、教育、环保等部门组成一个工作小组,共50余人,从县城赶往支尔莫乡,当晚12点到达山脚。昨日,小组成员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攀爬天梯,到达“悬崖村”。

吉克劲松10年前曾在乡里工作,因有亲戚住在这里,他来往的次数并不少,不过,工作小组中也有年轻人是第一次爬“天梯”。

昨日,成员们结合自己的领域职能,探讨如何在不破坏生态的环境下,提高当地村民的生活品质,使他们能有自己的经济支撑。吉克劲松称,每年县城都会派工作小组来支尔莫乡调研,但如此大规模还是第一次。

50余人工作组赴四川凉山“悬崖村”摸底

上学的孩子都背着沉沉的书包,大多数是女孩。

“还想让村民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吉克劲松介绍,昭觉县近年来实施精准扶贫政策,专门派了第一书记驻扎当地,一家一户选准对象,分析其贫困原因,以具体实施脱贫举措。

“精准扶贫政策开始实施以来,政府为村民引进了青花椒,并帮村民嫁接核桃苗木,村民以农业为经济支撑。”吉克劲松称,此外还在山下公路旁集中办学,创新办学思路并扩大办学规模,让孩子们接受更良好的教育。

吉克劲松说:“我们也想把路修起来,成天在想。”但昭觉县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政府能够投入修路的资金有限。此外,县里也一直在想解决措施,除了修路,还想让村民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吉克劲松称,目前想通过旅游资源开发,让村民参与进来,通过旅游资源脱贫致富。

50余人工作组赴四川凉山“悬崖村”摸底

据支尔莫乡党委书记阿皮几体说,他知道的在这条路上摔死的人有七八个,有村里的人,也有外来的人,而摔伤的人更多。图为航拍“悬崖村”全貌。

50余人工作组赴四川凉山“悬崖村”摸底

前面由一个家长引路,中间一个家长,陈古吉带着陈木黑走最后,6岁的陈木黑已经在这条路上,上上下下几十次了。在爬垂直藤梯的时候,陈古吉会从后面微微提绳,让儿子能够省点力气,跟上前面的哥哥姐姐。在通过没有任何附着物的崖壁上的道路时,陈古吉就格外小心,紧抓绳子的手有时青筋暴起。

50余人工作组赴四川凉山“悬崖村”摸底

四川悬崖上的村庄:孩子爬藤梯上学

50余人工作组赴四川凉山“悬崖村”摸底

四川悬崖上的村庄:孩子爬藤梯上学

50余人工作组赴四川凉山“悬崖村”摸底

四川悬崖上的村庄:孩子爬藤梯上学

50余人工作组赴四川凉山“悬崖村”摸底

回村途中,饿了的村民们自己生火、烤鸡吃。

(责任编辑:翟明 CN04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