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习近平: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2)

2016-05-23 07:44:25  中国网    参与评论()人

不同的立场产生的不同的观点,不同的目的使用不同的方法。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立说、为人民立论。习近平指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为谁著书、为谁立说,是为少数人服务还是为绝大多数人服务,是必须搞清楚的问题。世界上没有纯而又纯的哲学社会科学。世界上伟大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都是在回答和解决人与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创造出来的。研究者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研究什么,主张什么,都会打下社会烙印。我们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

“知所不豫,行且通焉。”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不仅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我们的实践,而且还要用其指导我们的理论创新。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新形势下,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它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要坚持问题导向,在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中,构建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

二、不忘本来吸收外来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在兼收并蓄中博采众长,善于吸收一切人类文明成果,是中华文明的鲜明品格,也是我们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内在动力。习近平指出:“只有不断发掘和利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思想文化和丰富知识,我们才能更好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自己,才能更好开创人类社会的未来。”世界发展到今天,学科分工越来越细,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不汲取古今中外的已有资源,不能产生新成果。习近平指出:“要善于融通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要善于融通马克思主义的资源。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为我们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与中国社会发展实践相结合。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解决各种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理论,并指导我国攻坚克难、勇往直前。实践证明,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我们的事业就会不断前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只有融通马克思主义的资源,才能不断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更好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在实践不断改进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也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源头活水。

要善于融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一个民族立世之本,也是推动民族发展的内在动力。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习近平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这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分宝贵、不可多得的资源。”习近平强调:“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