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报告:央地权力结构不合理 事权和财力不相匹配

2016-05-16 16:26:27  新京报    参与评论()人

原标题:研究报告:央地事权和财力不匹配助推地方政府土地财政

新京报快讯(记者贾世煜)今日,由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行政改革蓝皮书:中国行政体制改革报告No.5(2016)》发布会在京举行。

蓝皮书指出,当前在央地关系及其权力结构方面还存在着不少突出问题,需要从“防止权力过度集中,导致严重腐败”、“完善中央和地方事权财力匹配”、“防止地方本位主义抬头”、“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控”等四方面着手完善央地权力结构。

蓝皮书认为,当前中央和地方权力结构不合理,在于事权划分不规范不明晰,事权和财力不相匹配。我国《宪法》《立法法》等仅确定了央地间事权划分的基本原则,本届政府进一步明确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职能,但并未提出财权配置方案。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财力向上集中、事权向下集中的趋向明显。这种趋向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和重复建设的做法。

蓝皮书指出,分权化改革在增强地方政府自主性的同时,也带来了地方本位主义或地方保护主义。特别是在“GDP政绩”导向下,地方政府利用掌握的土地资源审批权和地方税减免等手段招商引资,导致“政绩工程”等乱作为现象。地方本位主义对中央奉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违背政令统一;地方保护主义则滥用行政权分割市场,损害统一市场,影响府际关系。

“对比国外经验,我国央地关系中的突出问题还表现在:直接监控过强,间接监控过弱;政治行政监控过多,法治财政监控不足;多头监督,独立性和权威性不强。”蓝皮书还提出,受历史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我国对地方的控制主要是通过政治、行政方式进行直接控制,如对地方党政领导的任免,中央对地方进行的条条管理、垂直管理等。相比之下,中央运用法治和财政手段对地方的间接监控显得不足,尤其是我国的转移支付制度,税收返还和财力转移占比过高,专项和一般性转移支付占比偏低,没有发挥出应有的监督控制作用。

(责任编辑:李皓 CN002)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