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媒体:36岁当副省长,刘源是谁推荐的?(1)

2016-05-12 08:14:49  长安街知事    参与评论()人

媒体:36岁当副省长,刘源是谁推荐的?

刘源捐出上将军服

原标题:36岁当副省长,刘源是谁推荐的?

每次一有刘源将军的新消息,小伙伴们总是很激动!

河南日报发布消息称,5月10日下午,视河南为故乡的刘源来到新乡县七里营镇刘庄史来贺纪念馆,向“故乡”刘庄捐赠了自己的上将军服。

这是刘源将军退居二线后,又一次故地“寻根”。今年全国“两会”闭幕当天下午,他回到首都师范大学,将自己的上将军服捐赠给母校。长安街知事还了解到,将军此后还曾前往自己早年工作过的一家北京企业,资料显示,1977年恢复高考时,他正是工厂的学徒工。不过,将军此行低调,没有公开报道。

大家都知道,刘源当过河南副省长,这里也是他步入政坛的起点。那么,与此次捐赠军服有关的刘庄和史来贺,又与将军有何渊源呢?

在捐赠仪式上,刘源动情地说,这些年来回刘庄都穿着军装,今天特意穿上24年前在河南工作时穿过的那套西装,以此表达对河南、对刘庄的情谊。

1982年,刘源首都师范大学毕业后,毅然决定下基层,先由国家分配到新乡县七里营公社任管委会副主任,第一站就在刘庄见习,拜史来贺老书记为师。正如将军所言:“从戎离豫20余载,一直自认是河南人并以此为荣,无以回报,唯有为故乡人民争光,谨赠献珍爱的、象征着使命、光荣、奉献的军服(07式上将礼服),并敬致崇高的军礼!”

1983年3月到4月间,北京日报连续两次在头版刊发了刘源下农村的报道,一篇名为《做人民的儿子——刘源同志给老师的一封信》,另一篇名为《俺村来了北京的大学生——访刘源》,生动记录了刘源扎根河南农村的故事,共产党员的公仆本色和家国情怀跃然纸上,令人动容。

谈及为什么选择河南,刘源在给中学老师的一封信中写道:“河南,在全国是人口第二多的省,但经济底子很薄。抗战初期,我父亲曾任中原局书记,与河南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最后他老人家受害惨死河南。他作为人民的儿子,为人民贡献了自己的一生。我作为人民和他的儿子,也要像他那样,为人民献出自己,完成父亲的遗志。”

当时,刘源是带着户口来到农村的,有人对他这种与某些“时尚”相悖的举动并不理解,有人还说他是来“镀金”的。后来知道他是“高干子弟”以后,又说他是来“搞调查的”。对于这样的议论,刘源用行动作出了回应。他每天除了睡觉,几乎90%以上的时间都放在工作上、学习上,绷紧了劲干10个多小时,管十多个企业,每天还必须保证两个小时的夜间学习,这样只有五、六个小时休息。按他自己的话说:“好在我是一沾枕头就着,直到清晨挣扎着爬起来,连个梦都不做。”

在农村,刘源的生活很简朴,据当地干部们说,他有时早晨买个馒头,喝口开水,就算一顿饭,下乡时也不吃招待饭,经常饥一顿饱一顿。刘源当时每月工资加补贴是六七十元,但他从不乱花。他下农村后,一年积攒了三百元钱,分别寄给了广东灾区人民和雁北的农民(知事注:刘源曾在风沙弥漫的雁北农村插过七年队)。

说到史来贺,中原大地几乎无人不知。上世纪50年代初,他当选为刘庄村党支部书记,挑起了带领全村人治穷致富的重担。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又是他带领群众向高科技进军,让刘庄形成了以农促工、以工建农、农工商并举的商品经济的新格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