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人民日报16年后再发涉台评论 蔡英文读懂了么?(2)

2016-05-06 07:08:48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5·20

蔡英文的5·20就职演说,关涉两岸关系的部分,无疑最引人注目。但剧情基本排除了一波三折或者峰回路转的桥段。似乎从最初,谜底就已解开。

用岛内观察人士的话说,大陆要的是“九二共识”,蔡英文在就职演说中不会公开拒绝,但也不会提。小英的脾气还是很倔的,就是绝不妥协,在意识形态上有她的坚持。

什么是意识形态的坚持?比如要她废除“台独”党纲或者“台湾前途决议文”,那是绝对不可能的。直接接受“九二共识”?更不现实。别忘了,除了创造暧昧的空间的需求,还有深“独”的拉力。近期深“独”也没闲着,像“两岸可做兄弟之邦”样的陈词滥调、鬼话连篇又有所抬头。要在“独”派喧嚣和对岸压力中寻求一个平衡点,就必须拿出“调和鼎鼐”的本领,这也是“维持现状”出炉时的如意算盘。

可以预见,除了复读机式的“维持现状”,蔡英文在5·20拿不出什么新东西或者进一步的诚意。从政治手腕上看,比起阿扁的愣头青,蔡英文更具有一种泥鳅性格。虽然不爽,但一时间你很难找到处理的借力和抓手。

要说“维持现状”是个空壳,也确实有些冤枉人。蔡英文自有叠床架屋的一套论述。按照岛内有人的概括,未来蔡英文的执政和论述会依循四大主轴去运转:“中华民国宪政体制”、“维持现状”、和平发展、多数民意。就像一辆车的四个轮子一样,“宪政体制”是车身,和平发展是轮子,多数民意可做刹车皮,但是整体会保持良性运作方式云云。说来说去,唯独没有清晰的两岸定位,那可是汽车的方向盘呀。

所以对蔡英文团队提出的试图绕过“九二共识”的替代性论述,大陆方面依旧是疑虑重重,绝不满意。这方面,头版言论就是最好的明证。

媒体:大陆的

观其行

16年前《一个中国的原则不容回避》文中,人民日报评论员表示,注意到近一个时期台湾有人发表了一些“愿意”改善两岸关系的言论,表示不会让“两国论入宪”,不会就“统独”问题进行所谓“公民投票”,不会宣布“台湾独立”等。文章给出的回答是“听其言,观其行”。

这种审慎,绝非多此一举。当年陈水扁上任伊始,5·20讲话也是应承满满的“四不一没有”。结果呢?“台海麻烦制造者”的帽子扣到现在。都不用中国大陆吱声,那顶帽子是美国人给的。

16年过去了,似乎是一个轮回。听“维持现状”其言,拿“九二共识”的标尺来卡其行,依旧是毫不过时的策略。

有人猜测说,蔡英文希望大陆释放更多的“善意”,应该是希望对“九二共识”有更松更宽阔的解释。大陆对台政策的底线一直都很清楚,怎么退让?再说几乎天天讲,月月讲,时时讲,每个老百姓都很清楚了,又如何放水?反观蔡英文的两岸政策,只承认九二会谈的历史事实,生生把“九二共识”两岸同属一中的精髓阉割掉了。那样的下刀子,还有善意可言吗?正是因为善意少,互信低,民共之间才缺乏沟通渠道,隔空喊话多。这也可以反证,为何过去8年,涉台当局的批评言论,绝少出现在《人民日报》上面。

没有“九二共识”压阵,两岸间的“冷和平”势所难免。有岛内专家表示,大陆现阶段确实不至于使用武力,但大可以采用经济、外交方法制约蔡英文当局。台湾如果不能与大陆保持友好关系,很多经济商业行为自然困难,不仅难以参与RCEP的区域整合,连与第三方商签双边自由贸易协议都可能受阻。

有人说,绿营对上台后的两岸“冷和平”已经有心理准备。那是要把《人民日报》头版评论的苦口婆心当耳旁风的节奏。还有一句著名的评论是怎么说得来着?对了,叫“丢掉幻想,准备战斗”。

(责任编辑:翟明 CN04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