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习近平为“三不”干部治“病”(1)

2016-04-14 14:31:11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原标题:“两学一做”系列:习近平为“三不”干部治“病”

新华网记者王子晖

【学习进行时】习近平反复强调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他对为政之要深察洞悉,对当前各级领导干部的知行得失了如指掌。在习近平的论述中,领导干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新华网《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今天推出《习近平为“三不”干部治“病”》,为您一一解读。

习近平为“三不”干部治“病”

2015年1月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李涛摄

改革越到紧要关头,事业越到十字路口,就越需要领导干部在位有责、挺身发力。这正是习近平反复强调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的原因。

古语说:“择卒不如择将,任力不如任人。”遴选、培养大批能谋善断、会干实干的领导干部,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带来极大的推力;反之,只能是增添蛮劲、虚劲、反劲。

丰富的从政经验和人生阅历,让习近平对当前各级领导干部的知行得失尽知其要。他总是能用平实形象的话语一针见血地指出领导干部身上存在的问题,在各种场合的讲话论述中为一些干部“不善为”“不能为”和“不作为”三大问题开出了“治疗良方”。

“创新针”和“理论液”治疗“不善为”

领导干部“不善为”不同于主观上“不想为”。很多人是有做好工作的真诚愿望的,但在新形势下,仍习惯沿用老思路老套路工作。许多“不善为”的领导干部也有干劲,做了大量工作,还把自己搞得很辛苦,但由于不对路子,往往陷于蛮干盲干,最后事与愿违。习近平曾形象地形容这种现象为“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勇气可嘉,却是莽撞和不可取的。

那些“不善为”的领导干部既花费了上上下下的时间与精力,又浪费了大量的公共资源,尤其还贻误了更加宝贵的发展时机,终因“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而拖累了大局。

面对新问题,只有坚持创新、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才能增强领导和决策中的科学性和预见性,从而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习近平正是站在这样的战略高度讲创新问题。他说,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其中首先强调的就是创新。

在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着重强调了用新发展理念衡量工作、指挥行动、训练干部,在贯彻新发展理念中寻找机遇、打造亮点、拓展优势。对于脱贫攻坚、东北全面振兴、供给侧改革等几场“硬仗”,习近平都从创新方面布局支招,令人眼前一亮。

创新是解决“不善为”问题的关键,而科学的理论指导则是前提和保证。一些领导干部的“不善为”正是因为忽视了党长期以来积累的执政经验、工作方法和政治规矩,需要重新“回炉”,重温著作、重学讲话,对照改进工作方法。

习近平前不久就学习《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作出重要批示,对各级党委(党组)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重温这篇著作提出明确要求。其深刻用意,就是要让领导干部在学习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学习掌握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上下功夫,提高领导能力和水平,真正解决好“不善为”的问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