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北京文物保护领域“朝阳群众”异军突起(1)

2016-04-11 14:46:51    千龙网  参与评论()人

“老北京,厚文韵,人人爱,保平安。”今年54岁的“老北京”黄玉庆是北京市慈善义工协会的一名文保义工,保护文物这件事已经成为他生命中的一部分,他正竭尽全力地念好文物保护的“三字经”。

在北京,像黄玉庆这样的文保义工已达千人,他们相当于为文物执法人员增添了“腿”和“眼”,过去两年,志愿者共反馈各类信息3000余条。文保领域的“朝阳群众”,正在引领全社会通力合作,保护文物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

北京文物保护领域“朝阳群众”异军突起

今年54岁的“老北京”黄玉庆是北京市慈善义工协会的一名文保义工,保护文物这件事已经成为他生命中的一部分。图为黄玉庆。受访人供图。

做文保义工只因热爱

四月的北京,春意盎然,在北三环皇姑坟一间普通的民宅内,千龙网记者见到了黄玉庆,一口地道的京腔,蓄着络腮胡子,微笑时一双弯弓似的眼睛,身材魁梧,像是金庸武侠小说里走出来的人物。

“今后在北京,所有志愿为保护文物贡献一份力量和爱心的人士,都可以申请成为文物安全保护志愿者。”黄玉庆回忆说,2014年3月的一天,他在新闻上看到了北京市文物局和北京市慈善义工协会招聘志愿者的消息后,便欣然前往报名,成为首批文物保护志愿者。

黄玉庆是个“老北京”,生在北京,长在北京,热爱北京,尤其热爱北京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他从小生长在西单民丰胡同的舍饭寺。如今,民丰胡同已经没了,舍饭寺更是无处可寻。这份记忆中的美好,成为了他保护文物的动力。

“周口店,猿人洞,元大都,建城垣;宣武门,多会馆,崇文门,有戏园。”黄玉庆如数家珍道,身在古都,有效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好文物资源、让后人代代传承是每一位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当文保义工,没有一分钱工资,凭的就是这份热爱。”一贯热爱北京文化,热心公益事业的黄玉庆也正式踏上了“文物保护”之路,他说,只有树立“保护文物人人有责”的观念,才能成为一种深入人心的民族精神。

念好文物保护三字经

那么,文保义工到底是如何保护文物的呢?黄玉庆抽了一支烟,然后不紧不慢地告诉记者,文保义工都会接受系统的培训,然后才能上街巡查文物现状,及时上报发现的问题。

他指着一本《北京文物安全保护志愿服务行动手册》说,翻开这本手册,就能看到《北京市文物安全保护三字经》。“文物法,记心间,抓安全,莫畏难。”黄玉庆一边看着,一边诵读着,“古建筑,最怕火,管理者,要靠前。”这本三字经,朗朗上口,并且很实用,现在他都快会背了。

“我是靠着三字经,一边学习文物保护知识,一边上街巡查文物的。”黄玉庆告诉记者,北京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是在元大都土城遗址上建造起来,西起海淀区学院南路明光村附近,向北到黄亭子,折向东经马甸、祁家豁子。

“这个公园全长9公里,跨朝阳、海淀两区,而我认领的是朝阳区的小关段。”黄玉庆说,因为离家比较近,他便经常去那巡查一番。去的次数多了,他便摸清了这里的情况。“既然决定成为文保志愿者,就要对工作负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