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中国外交官需要吃钙片?吴建民回应三点意见

2016-04-08 14:09:31  澎湃    参与评论()人

中国外交官需要吃钙片?吴建民回应三点意见

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顾问、前驻法大使吴建民。高征澎湃资料图

核心提示:吴建民:外交大权归中央,外交部不擅权。我们所做的决定是在中央的领导之下,没有一件是外交部自作主张;中国想大发展必须有良好的外部环境;外交硬很容易,软很难,难在讲的道理要能站住脚,能让人信服。有时候需要一些妥协才能赢得人心。外交官要有讲真话的勇气,而龙永图是这方面的楷模。     

原标题:原驻法大使吴建民:中国外交官真的需要吃钙片吗?

“文汇”客户端4月8日消息,56年外交生涯,退休之后仍上下求索,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顾问、前驻法大使吴建民近日在外交公寓接受文汇专访时说,“观察世界、观察中国、观察人”构成了他当下生活的主旋律,而如何将自己观察后的心得准确传达给听众,吴建民一再强调“要讲真话;讲的道理要站得住脚;讲的真话要经得起实践的考验。”

经常在国内大学、企业、机关单位演讲的吴建民,难免会遇到一些激进的听众发表外交官太软,要吃钙片的嘲讽言论,吴建民表示并不在意。他认为,观察世界,与世界对话需要有效交流,观察中国,与国民沟通也需要有效交流。“软”和“硬”都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言战易,言和难”。通过讲能经得起实践考验的真话,自然能使别人心服口服。所以,关键还在于如何能有效地讲真话。

吴建民去年3月在国防大学的演讲,只强调了三点看法。针对嘲讽外交官太软的人,吴建民发表意见:“第一,外交大权归中央,外交部不擅权。我们所做的决定是在中央的领导之下,没有一件是外交部自作主张。第二,中国想大发展必须有良好的外部环境。第三,外交硬很容易,软很难,难在讲的道理要能站住脚,能让人信服。有时候需要一些妥协才能赢得人心。”

外交官所做的决策由中央统一决定,如果遇到分歧该怎么处理?吴建民强调,外交官要有讲真话的勇气,而龙永图是这方面的楷模。他谈到龙永图与美国代表就中美双边协议进行商谈的一次经历:1999年11月15日早上4时多,美方代表提出核对文本,这说明协议商谈到了最后阶段。龙永图发觉美方的文本较之前有些差异,谈判成功或有可能。在会议休息时马上汇报,得到的回复是“对谈判不抱希望,不必再谈”,但龙永图思考再三打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电话,越级打给朱镕基报告了情况,朱镕基听后认为这是一个好现象,兴奋地告诉江泽民总书记,江泽民总书记当即决定授权朱镕基全权处理,最后达成了中美双边协议。吴建民分析,2001年,中国对外经贸50亿,2014年上升到4.3万亿,这份协议造福了无数中国民众。吴建民以龙永图为例就是为了告诉我们,外交官要实事求是讲真话、敢于担当,敢于将自己的荣辱放在一边。

西方持续盛传的中国崩溃论,例如“中国经济崩溃了”,“内战即将爆发”,“改革完蛋了”等负面言论让国外对中国误解重重,怎样说服别人消除误解,吴建民在诸多场合反复提到交流的重要性。他认为,“交流是一种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考虑主客体双方,且开头的几句话非常重要”,“至于怎样打动别人要靠积累。有心的人总会通过之前的观察体悟,将别人精彩的内容化为己用”。

吴建民以一次在法国一个富丽堂皇还有乐队伴奏欢迎的大厅演讲的经历为例加以说明,他这样陈述“如果有人说这座大厅即将坍塌,别人一定会认为他是疯子。但如果有比这更严重的胡言乱语,说中国将要出大问题,这个人会被当成中国问题研究专家。而事实证明这些人都错了,中国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希望大家能客观观察。”用法语演讲的吴建民深谙交流之道,言之凿凿,赢得了对方的尊重。

已过古稀之年的吴建民以77岁高龄仍奔走于世界各地,担任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顾问的他坚信“和平发展”是世界趋势,秉持着“为国家为世界做点事”的理念,充当“观察使节”,观察世界、观察中国、观察人。

相关新闻:吴建民批胡锡进搞不清状况胡锡进回应吴是典型鸽派

4月7日中午,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发表长微博,回应早前吴建民在外交学院的公开演讲上批评环球时报的言论。

3月30日,前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吴建民,在外交学院做“准确认识今天的世界”的演讲,期间指出世界发生了“大变化”,而现在很多国人“还有战争与革命的惯性思维,总想着打一仗——美国打不过,菲律宾可以打啊?完全搞错了时代。”

他具体举出环球时报的例子“环球时报经常发表一些文章很极端的,去年胡锡进请我参加环球时报论坛,有个开场白,他一上来把这个世界讲得一塌糊涂。我说你们的眼睛里没有全局啊,世界大势你看不到,抓不住主流。我心里说这就是今天的中国,他是报社主编,很有学问的,但是搞不清楚状况。”

中国外交官需要吃钙片?吴建民回应三点意见1

资料图:吴建民

9天后的今天,胡锡进才回应此事,他解释称“最早听说这事,我没准备回应。但因此演讲流传很广,我觉得还是有必要说几句。得罪这位大使先生了。”

之后胡锡进将吴建民的言论成为“中国旧外交官的思维方式”,并评论道“(好像)只有他们懂外交,而且应当由他们完全主导外交,媒体插嘴完全是添乱,是民族主义的祸源。他们希望媒体突出报道中国的“外交成就”,只报道中外友好合作的进展,别碰问题,说话严格以外交部表态为基调,鹦鹉学舌就行了。他们遇事最希望媒体不报道,低调报道。”指吴建民“说话中规中矩、让人感觉像‘背稿子’的发言方式”、“给当时跑外交部的我留下深刻印象”。

胡锡进接下来解释了环球时报各种观点都会呈现的“媒体的多元”,他承认“环球时报这些年刊登了一些与‘外交部基调’不太一样的文章”,他具体举了几个例子:“(刊登的文章)包括同样遭到吴建民批评的罗援将军的文章,以及被认为观点‘强硬’的一些学者文章;也包括王占阳等反对批判‘日本军国主义’的文章,还有主张中国应警惕民族主义膨胀的文章等。”

在吴建民的同一场演讲中,他也提到过国内的“鹰派”,他说“我和罗援将军有一场辩论,凤凰卫视,他气很足啊,说一场战争为中国赢得了三十年的时间。我打断他了,说你是不是要打仗,他不敢回答。我说你犯了时代错误,什么叫时代主题?第一,反映了某个时期的主要矛盾。第二,指出了这个时代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

中国外交官需要吃钙片?吴建民回应三点意见2

资料图:胡锡进

胡认为吴大使“对国内媒体上的民族主义有种高高在上的严厉”,“吴大使自己通过环球时报发声的同时,反对环球刊登与他相反的观点,这与民主、多元的时代精神不符”。同时为自己的刊登的这些文章辩护称“媒体永远会比外交‘鹰’一些,全世界都这样,西方善用这一点,而吴大使这样的外交官不善于使用媒体的这种资源,也没想把它们与“外交部基调”的距离变成中国外交的新空间,这很可惜。”

接下来,胡锡进讲了个他早年持免签公务护照却被某国边防拦住的“小插曲”:“经艰苦交涉,我进入了该国。我对中国驻该国大使表示,我要向该国媒体投诉,促该国重视,以防今后持公务护照的中国人过境时再有我的遭遇。这位大使是这样对我说的:过来了就好,千万别招事了。别说你了,连我过边境也经常被拦住不让过。我愕然。吴大使让我想到了那位大使。”

不过胡文末还是说“听编辑说吴大使又给我们发来一篇文章,我们会很快刊登出去。争议不影响我们继续视他为一位我们的重要作者。”

(责任编辑:陈倩 CN03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