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解读:中央要“开放小区”的真实原因是什么?(1)

2016-02-24 08:42:51  长安剑    参与评论()人

2月21日,中央公布了一份重磅文件,今天大家最关心的就是它了。

因为文件要求:“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

有人疑问:没有围墙,物业怎么管?陌生人随意进出怎么办?还有人冷嘲热讽,认为中央推广的街区制是“拍脑袋决定”……

到底为什么习总要召开高规格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并且发文件不要封闭式住宅区?长安君摘编了几篇有理有据的文章精华,让你最短时间get这件事的真实面貌:

“街区制”会不会违背《物权法》?

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程新文——

目前,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这一意见属于党和国家政策的层面,涉及包括业主在内的有关主体的权益保障问题,还有一个通过立法实现法治化的过程。作为人民法院,我们将密切关注,并积极应对。

打开小区是“拍脑袋”吗?

实际上,文件中“街区制”出台的真实原因是:经过37年发展,中国城市日新月异,但带来的“城市病”也必须得治了。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宏观城市交通室主任程世东表示,西方国家城市发展一直是小街区,不会像我们一些城市里,封闭式大院或小区割裂了路网交通,经常出现交通的“毛细血管”堵塞。

小区拆围墙其实就是清除城市交通路网的“栓塞”。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拆掉围墙的街区制正是破解城市拥堵的良药。从距离地面5公里的高度俯瞰巴黎、华盛顿、东京,能看到蛛网一般密布的干路支路,而北京地区只看得到成片的大院、小区和稀疏的城市道路。

解读:中央要“开放小区”的真实原因是什么?1

所有已建成住宅小区都要开放吗?

国家发改委城市与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总规划师、规划院院长沈迟:

不是马上都要改,文件的目的不是要让小区开放,而是着眼路网结构。一些城市居住区的路网布局已经较密,城市主干路、主次支路的匹配得当,那么即使一个居住小区相对封闭,也就没有打开再开支路的必要了。

即使对于新建住宅小区,《意见》也强调了“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比如有的住宅小区在远郊,通过一条路进出城市,那也不是一定要采用街区制的形势,或者一定要打开。要看具体规划的情况,不会一刀切。

没有了小区道路和绿地,那是否还需要物业?还交物业费?

北京大学法学院房地产法研究中心主任楼建波:

所谓物业,是负责小区的公共设施和共有部位的维护。楼道、电梯、二次供水等都是公共部位和共有设施,也是需要维护的。

物业的本质不会变,只是管理服务的方式会有所变化。如过去是小区门口保安值守,将来物保安则可能是在楼门口来值守,而开放后的道路上则由警察来巡逻。

我为什么觉得它有划时代意义?

刘德科在《习总为何要拆除住宅小区的围墙?》里说:“昨晚公布的那份中央文件,我是读得热血澎湃。我还是愿意坚信,这是一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件。它意味着我们将与整个世界进行更深度的对话。”

长安君节选如下:

1977年,一群城市规划师相聚在秘鲁印加文明遗址——马丘比丘,签署了一份新宪章,重点批判了那种“把城市里的建筑物变成了孤立的单元”的做法。有围墙的封闭式住宅区,正是《马丘比丘宪章》所批判的做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