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媒体盘点春晚反腐:不必担心造成某些“敏感”(1)

2016-01-29 08:39:45  澎湃    参与评论()人

原标题:中纪委机关报刊文盘点春晚反腐:不必担心造成某些“敏感”

媒体盘点春晚反腐:不必担心造成某些“敏感”

羊年春晚上,相声《这不是我的》讽刺了贪官什么东西都想要。

央视春晚自1983年举办迄今,已有33年历史。伴随着又一个春节的临近,猴年春晚向我们快步走来。这次它会带给我们些什么?

作为一场全国性的综艺电视节目,央视春晚已经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风格。每年观看春晚的观众数量都数以亿计,这个数字放之世界也是独占鳌头的,比奥斯卡、艾美奖、MTV音乐盛典加起来还要多。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必然伴随着传统文化。春晚选择在这个节日与文化相互融合的关键时期举办,注定了文化宣传的作用。春晚中的各个节目,便是彰显中国文化标志的一个个符号。而相声小品类的节目,更以其接地气的文艺形式、观照现实的思想内容,对文化风俗的传播、社会价值观的引导起着重要的作用。

反腐相声小品是应时而生

我们把目光拉回到羊年的春晚,相信很多人印象最深刻的仍是反腐“三连棒”。第一棒,小品《投其所好》讽刺巴结领导的不正之风;第二棒,相声《圈子》批判了“认识不同圈子的人好办事”这一“圈子”文化;第三棒,相声《这不是我的》讽刺了贪官什么东西都想要,给所有的东西贴上“这不是我的”字条来逃避责任的心理。羊年春晚,“反腐”成为最大看点,甚至在彩排期间就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这在很大程度上归根于反腐题材的节目在阔别春晚舞台多年后的再次露面。

道理其实很简单,相声小品属于文化艺术范畴,而文化艺术来源于生活,是现实的真实反映。毛泽东说过:“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十八大以来,反腐败工作深得民心。反腐败成为各领域最热门的话题,作为文艺形式集合体的春晚,若对此没有反映,岂不是与现实生活的严重脱节与背离?

反腐元素的大量出现无疑给语言类节目带来更多的活力,于是,反腐相声小品的再次登台亮相就顺理成章。相声小品原本就是讽刺的艺术,而非单纯的“搞笑”。最早的相声小品形式,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的“参军戏”。当时有一名任职参军的官员,因为贪污被惩处。当时的伶人便创“参军戏”,装扮成参军的模样,被其他人戏耍嘲弄。这种形式到了后来发展成舞台戏的形式,对近现代相声艺术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可见,相声小品天生就具有讽刺的基因,最不可失去的就是对贪官及社会不公平现象的鞭挞及对真善美的弘扬。对于相声小品来说,讽刺与赞美,两种形式都要兼顾。关键是要紧扣时代,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若只会歌功颂德,不敢针砭时弊地直面现实,只会慢慢地失去自身的魅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