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官媒:黄安删揭发“台独艺人”微博 但思考不会飘散

2016-01-21 07:19:20    环球时报  参与评论()人

   社评:两岸三地艺人的“政治正确”虚幻吗

两岸三地网上舆论场近来针对艺人“政治表现”的争议非常火爆,从不同价值观及政治立场进行颇具杀伤力的讨伐。黄安揭发了多名“台独艺人”,获大陆网民喝彩,但他本人又遭到岛内舆论的“封杀”。周子瑜“道歉”风波成了高潮,却不是结尾,紧接着台湾艺人罗志祥因在大陆说“我们都是中国人”,被岛内绿营媒体口诛笔伐。

香港女歌手何韵诗前年积极参与“占中”,后被内地网民抵制,事业每况愈下。她19日表示“效仿李嘉诚从内地撤资”,而“撤资”所指是取回在淘宝店的1000元人民币抵押金,遭到内地网民的嘲弄。

在不同价值观群体看来,艺人不断“犯忌”,踩了“政治线”,这反映了有关政治问题在两岸三地都变得尖锐,这会对艺人言行造成更多约束。

通常说来,不卷入政治争议是艺人重要的生存之道。像把两岸三地同时当做市场的那些艺人,不主动碰相关敏感话题是很多人的“座右铭”。如果不得不碰,他们采取一些“圆滑”态度往往能够得到理解。

个别艺人主动碰政治,是一种特殊选择。他们对由此将产生的尖锐反应按说应有所准备。

少数艺人对两岸三地信息流动已经“一体化”了解不够,仍然“到哪儿说哪儿的话”,搞“两面派”,被媒体揭发出来,需要“吃一堑长一智”。

网民“打架”,两岸三地的官方都不宜干预,更不应介入。这是三地价值观的自然碰撞与磨合,想挡也挡不住,官方插手说不准就会弄巧成拙,倒不如就让网民们自行“了断”。

现在大陆与台湾网民动辄就打到脸书上,台湾官员和著名政客经常就此站出来发声,他们短期内或许捞取了政治得分,但长期看这不可能是优质的政治利益来源。政客参加网络“茬架”降低了整个台湾的格局。

内地官方极少就两岸三地网民的恩怨表态,更不会像台湾官员那样斥责对岸的“网上暴力”。这样的高姿态是对的,网络小青年的事,官员们还是离远点好。

两岸三地网民从各自价值观角度“揭露”艺人,都会给艺人造成损失。哪一边网民所代表的市场更大,他们对艺人的制约力就越强,这是市场的法则。在这里市场转化为一定程度的政治力量,这也是艺人面对的现实。他们有选择的自由,并且需要承担选择的后果。

这是大中华圈政治现实的一种表现形态,它的近乎原生态有很强可持续性,传递出围绕国家认同的大量信息。它们不断碰撞,会让一些隔阂变得具体、可视,但也会展示重要的深层结构和趋势,为理性提供更多证据。

政治上的对错总是相对的,局限在一定时空内的。香港和台湾都有能搞出与大陆针锋相对“政治正确性”的圈子,但大陆有质的宽广,而且向历史延伸的能力更强,它对历史趋势的代表更加可信。

一些人可以选择在台湾或者香港特定圈子里的“政治正确”,用他们狭隘的利益定义“人民”这个词。这一切都需在历史中大浪淘沙,滚滚潮水不认“道德高地”,谁也没有“一级保护”的特权。

黄安自己就是艺人,他后来删除了所有揭发“台独艺人”的微博,但他带来的思考不会飘散。舆论看来不总像排浪那样整齐,它也会是漩涡,整个舆论之河令人感慨万千。

(责任编辑:李东舰 CN031)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