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哈尔滨:问责1257名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党员干部(1)

2015-12-04 09:43:31    中国新闻网  参与评论()人

今年5月,市场上出现了大量假冒人参,伪造的鉴定书随意出具,造成极坏影响,被媒体公开曝光。一周后,南极市场管理所副所长姜殿波、所长杨义重、道外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程大伟,局长刘会君因监管不力被公开问责,这也是哈尔滨市实施行政问责后,集中查办的众多案例之一。

2012年3月,哈尔滨市政府颁布第一号市长令——正式发布实施《哈尔滨市行政问责规定》。

一场以“强化行政问责,建设优良政风,为群众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为核心,从源头上根治庸政、懒政和怠政的政风建设战役由此全面打响。

在不到四年时间里,哈尔滨市纪检监察机关强力推进,共查办696件行政问责案件,对1257名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党员干部进行了问责处理。动真格、见实效的问责,不仅严惩了庸、懒、散的领导干部,营造了更加清明的政风环境,也赢得了广大群众和企业的一片叫好。

“五大战役”全面打响“问责攻坚战”

“我们要通过行政问责,着力解决个别部门、单位独断专行、损公肥私、与民争利的问题;着力解决政务和公共服务中推诿扯皮、刁难群众、吃拿卡要的问题;着力解决执法中态度粗暴、方法简单的问题;着力解决个别领导和工作人员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的问题。”市纪委监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针对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市纪委配备精兵强将,加强监督执纪问责力度,突出重点,连续查办了“履职不为”、“潜规则”、“效率低下”、“执法失范”、“违诺失信”五大类问责问题,很多问题都因为“抓住典型、严肃问责”,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市国土局规划处原处长孙某,利用职权为某公司中标工程项目提供所谓“帮助”,条件是该公司要付其10万元好处费,不给好处不办事。孙某因此被处以开除党籍、行政开除处分,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某企业在办理设立引导牌行政许可时,被某部门的几个内设机构相互扯皮,拖了99天,许可还没办下来。纪检监察机关介入调查后,对该部门的领导和责任人逐一作出严肃问责处理。

“无论是谁,无论职位高低、政绩大小,我们该问责的坚决问责,问事必问人、问人必问责、问责必到底。”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姜国文表示。

主动出击持续保持“问责震慑力”

2012年办理212件、处理377人;2013年办理211件、处理451人;2014年办理135件、处理208人;今年年初到目前,办理138件、处理221人……在这些数字背后,是纪检监察机关不断提高的办案质量和将行政问责坚持到底的决心。

“行政问责要真刀真枪,动真格,求实效。”姜国文要求,要通过问责一个、警醒一片,严厉打击为官不为、为官乱为、为官慢为的“太平官”、腐败官、慵懒官,打造一支忠诚、务实、干净、担当的党员干部队伍。

几年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主动出击,紧密结合全市中心工作,“开门问责”,进一步畅通效能投诉、信访举报,特别是新闻媒体的案源移入途径,用信息情报和舆论引导问责实施。

同时,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问责事项也被作为工作重点。对影响全市经济发展、群众切身利益和城市形象的各类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涉众型突发事件,则是快速介入、快速反应、快速处理,通过精准定责、严肃追责,尽力挽回损失,消除不良影响,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公开曝光、自揭家丑,问责一官、震慑一方。几年来,将行政问责的典型案例公之于众已成全市惯例。在每年的全市问责、政风大会以及媒体上,都会通报问责案件处理情况。仅今年以来,就已经3次对48件行政问责案件进行了公开曝光,持续保持了问责的震慑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