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燕郊教育资源紧缺调查:开学月余无专职语文老师(5)

2015-10-29 09:15:36    新京报  参与评论()人

变化在近两年加剧,京津冀一体化进程加快,三河及燕郊人口大量涌入,三河市教育局副局长孙士猛形容,“措手不及。”

他说,“太快了,过去学生一年增长2000人,现在一下增长6000人,根本反应不及。”

外聘教师工资低,也是招不到教师的重要原因。孙士猛介绍,财政每年都按师生数量,给学校固定拨款。学校再从中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外聘教师。一个月工资仅能给到1500元左右。

低廉的工资加高强度的工作,很难吸引大学生。

此外,对于学校增加教师编制的问题,孙士猛称,教师缺编的问题是城镇化带来的必然的问题。国家是有编制的规定,多几个编制意味着财政开支增大。“教育局多次向上级部门提出申请,但教师紧张状况仍未缓解。”

孙士猛表示,今年暑假期间,三河教育局提出增大今年教师编制比例,将招300名有编制的教师,并将持续3到5年按此规模招聘。目前方案已经出台,希望3年左右,可以满足三河中小学教师短缺现象。

建言

专家建议京津冀统筹解决教育问题

对于燕郊学生暴增,师资匮乏现状,多位教育界专家表示,京津冀一体化的进程逐年在加快,京津冀人口的分流也是趋势。这绝不是一个教育问题,教育也承担不了。

面对学生数量大增,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康丽颖认为,在现有学校增加班级只是权宜之计,因为学校班级不可能无限制增加。

康丽颖表示,学生增加和人口流动有关系,燕郊是有区域生活优势,应该在区域规划中考虑到它的人口流动,以及本区居民入住的结构。

比如居民是多大年龄段,孩子上幼儿园还是上小学,在城区新建的时候要有相应的配套设施,这应该是一个政府的整体规划。她说,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可以给缺少教师的地方一定的政策倾斜。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史静寰一直关注京津冀教育均衡问题。

她说,燕郊的独特地理位置加上近三年的京津冀一体化程度的加深,教育失衡问题必然发生。燕郊作为特殊区域,到底是京津冀三地谁来统筹考虑,目前都没有达成共识。

史静寰解释,义务教育理论上是由政府负责来规划设计,但在京津冀一体化的情况下,教育虽然也被讨论,但是远不如经济,发展的关注度和完善程度都不够高。

她认为,京津冀一体化最重要的是人员的流动,人员流动带来的户籍的挑战,还有特定区域人口的突增带来的义务教育的布局变化。这些都是京津冀一体化当中最基本的变化,如果说在规划当中,对于没有与义务教育相配套的弹性制度,这将是规划缺位。

史静寰建议,在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北京、天津及河北应该建立教育资源沟通机制。任何一地缺少教师,都可以统筹输送,学校不足,也可以统筹建立分校。

(责任编辑:赵逸 cn03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