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述评:天津“最复杂”爆炸考验各方应对

2015-08-16 15:16:40    中国新闻网  参与评论()人

72小时过去,天津港这场在同类事故中堪称情况最复杂、损伤最严重的特大事故,死亡人数已经上升至112人。

但爆炸的究竟为何物,现场还有哪些有害物质,失联人员名单究竟还有多长等问题都还有待进一步明晰。

和此前一些事故相比,此次爆炸有两个突出特点:其一是损失巨大。公安部消防局副局长杜兰萍表示,这是1949年以来,消防官兵伤亡最为惨重的事件。

其二是情况前所未有的复杂。一位网友感叹说,过去一个事故可以让民众了解一个化学名词,而本次爆炸则涵括一系列化学反应。

更为关键的是,由于危化品数量内容存储方式不明,救援方只能从现场情况和瑞海公司近期出口数据来间接判断,火灾现场或存在氰化钠、硝酸铵、硫化钠等多种危险化学品。

复杂的情况加大了事故的处理难度。国务院事故调查组曾一度要求暂缓扑灭,确定好具体方案再实施。而事实也证明,“专业”是化解“复杂”情况的有效手段。

解放军防化部队13日就已进入爆炸区并开展行动、事故隔离区内外的17个大气监测点和5个废水监测点有效监测了爆炸对于空气和水质的影响、氰化钠厂商、安监部门的专业人士也已经找到民众最为担心的700吨氰化钠并开始着手处理。

但相比于专业救援团队为压制爆炸扩散性后续危害而开展的紧张工作,天津方面对于复杂爆炸后的复杂舆情的处置却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

从杜撰的死亡人数到所谓的消防救援“burndown”原则再到固体氰化钠“挥发”的消息,过去几天,大量的不实消息汇入事故相关的信息流中。

虽然网信办关闭360多个传播涉天津港爆炸谣言网络账号,但事故后处于“信息饥渴”状态下的民众未能从本应提供准确消息的渠道获得满足。

诚然,我们理解在复杂的情况下,官方在短时间内也的确难以厘清所有头绪,但当地至少要通过发布会等手段和公众坦诚交流,讲清楚现在掌握了哪些情况,不隐瞒未来还有哪些风险,不讳言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

在强调救援、沟通“专业性”的同时,我们还需要反思导致本次事故发生的一系列“不专业”。

瑞海公司资质的获得、危化品仓储的选址、危化品储存的操作流程等领域所可能存在的“不专业”甚至于违法行为,都可能是此次事故发生的原因所在。而如果当地拥有专业的危化品事故处理团队,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的消防员能获得仓储信息,事故的损失也能大大降低。

虽然此次爆炸事故让民众对于危化品风险认知度进一步提升,但就拿这两天让人谈虎变色的氰化钠来说,其是有机合成、燃料、纺织、农药、医药等领域不可或缺的原料。

目前,中国“物流体系”中每年有两亿吨危化品在运输路上或者仓储之中,未来,只有进一步提升危化品生产使用、仓储运输和事故应对等领域运营和监管的水平,才能最大限度避免悲剧重演。(完)

(责任编辑:赵逸 cn03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