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农村大学生:找工作时才体会到留在北京有多难(2)

2015-06-08 15:15:32    人民网  参与评论()人

天津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张宝义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受制于父母文化水平、生活环境和视野的局限,农村大学生及其家长对所学专业、就业前景的了解,对劳动力市场相关信息的掌握等,都要少于城市大学生,这又使他们在就业准备方面处于下风。

另一方面,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也削弱了农村大学生的“就业力”。共青团北京市委抽样调查发现,优质教育资源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且越是优质的教育资源,这一差异越明显:在985高校、211高校和普通高校中,非农业户籍学生比例均超过四分之三;农业户口学生更多地集中在大专院校中,比例达到35%。

以2013年北京大学招生情况为例,当年北大共招收3145名本科生,其中农村籍学生占14.2%,而且这还是国家推出定向扶贫招生计划之后有所提高的比例。此前,北大每年招收的农村籍学生大约只占10%。从全国范围来看,985高校农村籍学生比例仅为20.8%。

此外,求职市场中的不公平竞争、“拼关系”现象也挤压了农村大学生的就业空间。天津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应届毕业生宋周同,老家在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茨芭镇管村。近半年他参加了多个企业组织的笔试和面试,频频遭遇用人单位“隐含的门槛”,例如仅招收本地户籍毕业生等。

加强指导学以致用

针对农村大学生就业面临的问题,有专家和高校教师认为,要警惕这些负面因素造成一系列不良影响。

其一,“上了大学还找不到工作”的现象使一些农村地区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家长对子女教育投资意愿降低,学生学习动力缺乏。而农村人上大学意愿下降又成为高中和高等教育机会城乡不平等持续扩大的一个主要原因,同时也导致一些农村地区的初中辍学现象难以消除。

其二,农村家庭培养出一个大学生往往寄予厚望,这无形之中也给学生本人增加了心理压力,期望与现实的巨大反差易诱发学生的心理异常与行为偏差。

为此,受访部分高校教师和专家建议,未来首先要努力帮助农村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江西农业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张高亮建议,一方面要让大家意识到,不一定是公务员、国企这种“铁饭碗”才是好工作。要树立“符合自己的兴趣点、能体现个人价值、能为社会做出一定贡献的工作才是好工作”的观念。另一方面也要多组织大学生去基层,结合学生的专业知识在农村进行锻炼实践,让农村大学生找到成就感、使命感。

其三,应在高校推出更好、更有针对性的农村大学生就业服务,加强研究分析农村大学生就业形势,优化学生职业规划指导,并整合高校资源为农村大学生寻找更多就业机会。“比如,政府可以加强对农村大学生就业的引导,把农村大学生的就业需要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推行的各项大学生就业扶助政策也可特别考虑农村背景毕业生,各地大学生自主创业小额贷款的扶持对象也可优先考虑农村背景毕业生。”李春玲说。

最后,综合提升农村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南昌大学辅导员曾姮艳说,“寒门学子”仅靠学历改变不了命运,还要学会一门技术。“有门槛的工作往往是技术类工作,从事技术工作,可以发挥农村大学生坚韧、刻苦的品质,还可以巧妙避开没有社会背景的不足。反观一些‘万金油类'的文科专业,可能在这方面需要补充学习专业知识以外的配套技术。”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方问禹 马姝瑞 关桂峰 袁慧晶(瞭望新闻周刊)

(责任编辑:陈倩 CN03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