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下午,座谈结束后,李克强与外国老专家伊莎白亲切交谈。伊莎白多次参加总理的座谈会,2014年12月15日刚过完100岁生日。盛佳鹏摄
“刚才你提到‘创客’,中国政府支持这个事业的发展。”李克强稍稍侧身,对坐在他左侧的“老外”微笑道,“就是为了更多年轻人,让他们通过创新创业,再去淘新的‘第一桶金’。30多年前,中国有很多人在改革开放政策激励下,淘了‘第一桶金’。现在我们正激励大众创造‘新第一桶金’!”
10日下午,人民大会堂内,李克强邀请来自32个国家的60余名外国专家举行座谈。
“我们有一个共同目标,就是推动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与世界更好地合作、融合。”李克强说,“中国有句古话,‘海之所以为大也,因其纳百川’。我们的发展需要多方面的人才,更需要‘纳群言’。”
中国目前是成功的增长速度
中国虽然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但我们是一个巨大的经济体,如果能长期保持中高速增长,再过10~20年,实现现代化就是完全可能的。
坐在总理右侧的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迈克尔·斯宾塞。他在发言中提到全球关注的中国经济增速问题。“我认为中国目前是一个成功的增长速度。”斯宾塞说。
在迈克尔·斯宾塞看来,中国经济中结构调整变化的障碍相对较少,灵活性很强。他建议在外部需求缩减的背景下需要提振内需,比如提供重要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保证公共部门投资的高收益。
李克强对此表示赞同。他说,中国虽然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但我们是一个巨大的经济体,如果能长期保持中高速增长,再过10~20年,实现现代化就是完全可能的。同时,我们正致力于中国经济在世界产业链中,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因为,中国经济只有迈向中高端水平,才能长期保持中高速增长。
李克强向外国专家介绍,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正着力打造的“双引擎”之一,就是增加和改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应。目前中国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按人均比较还有很大差距。“世界银行给中国算过账,我们的人均基础设施占有量,还不到发达国家的三分之一。”
但他同时强调:“这反过来说,也是巨大的潜力!”
“在座的多数专家可能比较了解中国东部,你们到西部去看看,那里还是非常困难的。”总理说,“所以,我们在中国普遍发展公共产品、提升公共服务,潜力仍然很大。”
李克强强调,我们推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不是让政府唱“独角戏”,而是推广搞PPP、政府购买服务,广泛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同时,完善这些公共服务,也会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失败的人们,提供基本生活,为他们再次创业提供保障。
中国正发展高度创新型经济体
如果大多数中国人,因为从事挑战性工作和创新事业而获得成就感,结果一定会非常美好。
82岁高龄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德·菲尔普斯将“高度创新型经济”定义为“无处不在并且深入社会底层的创新”。因此他尤其关注中国提出的另一个发展引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