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3月15日《河南商报》刊发的“聂树斌案”报道。
编者按
2014年12月15日,内蒙古“呼格案”再审宣告原审被告人呼格吉勒图无罪,然而无罪者已经蒙冤九泉18载。
之前的12月13日,与内蒙古接壤的河北省,另一起同样备受关注的“聂树斌案”也迎来转机。最高人民法院指令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对案件进行异地复查。
“呼格案”和“聂树斌案”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两个年轻人在同一个年代皆因为奸杀案被判死刑并迅速执行;同在2005年,“真凶”浮现;均有媒体记者的执着追问,前者有新华社内蒙古分社记者汤计,后者有原新华社河南分社《河南商报》总编马云龙和记者范友峰。
本文借“聂树斌案”最早报道者范友峰之笔,还原“铁案”变为疑案的过程。
在“呼格案”水落石出之后,公众期盼“聂树斌案”的真相能早日“归来”。
每天开车上班,车轮碾过北京车流喧嚣的街市,摩擦沥青地面发出沙沙的声响,幻觉中,我总想起一辆山地车单薄静止的车轮。
这位山地车的主人是永远21岁的聂树斌,他在1995年4月27日因强奸杀人的罪名被执行死刑。2005年2月,当自称“真凶”的王书金在河南荥阳落网,这个骑着当时最时髦山地车的农村青年,已经离世10年,青春、生命,一切已随风而去无法挽回。
聂树斌是否是含冤而死?
2014年12月,最高法指定由山东省高级法院异地复查聂树斌案。此案在河北僵持9年后,逝者聂树斌的家人及关注此案的民众,终于见到了“获得一个说法”的光亮。
惊现“一案两凶”
2005年3月,当时我在《河南商报》机动部担任调查记者。有天一大早,总编辑马云龙将我叫到办公室,屋子里还有跑公安线的同事楚阳。马老师以从未有过的严肃对我说:友峰,派你去河北调查一起案子。随后,楚阳详细谈了事情的经过。
2005的春节前,楚阳从河南荥阳警方获得消息,一名潜逃多年的嫌疑人王书金在荥阳落网,王书金交代了其在河北强奸5名女性并将其中的4位杀死的过程。楚阳据此写了新闻稿《河北“摧花狂魔”荥阳落网》刊发在《河南商报》。
王书金随后被移交河北广平县警方。广平县公安局副局长郑成月与石家庄公安局交换案情时才发现,石家庄公安局已侦结其中一位受害者康菊花的案件,凶犯聂树斌已被执行死刑。
一案两凶!毫无疑问,此事有着极高的新闻价值。我与楚阳随后动身开始河北调查之行。
调查充满着难以想象的困难,尽管已有心理准备但困难程度还是让人始料未及。
聂树斌是河北哪个地方的人?受害人康菊花是何地人?河北省石家庄市公安局的办案人员是谁?聂树斌死刑判决书是否还在?一系列的问题等待调查。
到了河北,广平县公安局不配合采访,得不到以上任何问题的信息来源。一周过去了,调查没有任何进展。
事情发生转机是十天后,我们从石家庄液压件厂附近的村庄开始,对每一个村庄开始调查,大海捞针的笨方法终于得到了回报,我们在一个村支部里打听到聂树斌家的详细地址——河北省鹿泉市下聂庄村。
来到下聂庄村,村中央的一棵老槐树有着两百多年的树龄,槐树巨大的树冠四散开来伸向天空,沧桑可见。下聂庄村的村民有了重要的事情必定在这里处理。在这棵老槐树下我们见到了聂树斌的母亲张焕枝——一位神情恍惚的农村老妪。
听到她的儿子的死存在诸多疑点,老人几乎昏厥过去,久久才回过神来的她哽咽着说,聂树斌被执行死刑后,全家人背负着强奸杀人这一恶行十年时间,无法面对世代而居的村里乡亲投来的眼光。她指着那棵槐树发誓:一定要将事情搞个水落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