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是国家和民族前进的精神号角,军事文艺历来是时代最激昂的音符。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文艺,强军新征程上文艺使命重大。军队文艺工作座谈会强调要探索抓好军事网络文艺。近日,中国军网专访了著名军旅作家王树增,畅谈网络时代军事文艺本色,共话“养护”互联网的浩然之气。
--编 者
中国军网记者 :延安文艺座谈会过去72年了,当前文艺工作面临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您此前参加了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和军队文艺工作座谈会,军队文艺工作座谈会还专门提到“探索抓好军事网络文艺”。请谈谈您的理解。
王树增 :文艺工作座谈会对当代中国文艺事业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人类文明发展好比一辆车的两个轮子,一个物质之轮,一个精神之轮,两个轮子必须同时转动,必须同步,如果一个轮子转得快而另一个转得慢,这个车子会原地打转。当前文艺领域有一些和时代发展不合拍的现象,比如,否定历史、否定崇高,包括艺术美学方面的低俗、媚俗现象。互联网这个朝阳产业具有强烈的开放性、互动性、参与性,网络文艺呈现百花齐放的同时,也出现了鱼龙混杂之象。这些问题表面上是哲学问题、美学问题,深层次来讲,是社会精神状态的问题。说到“军事网络文艺”,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责任问题。现在网络上充斥着大量“泄私愤”“抒小情”的问题,写日记可以,但是,只要是利用网络平台推出的作品,就属于社会精神产品的一部分,必须负起社会责任。
中国军网记者 :谈及责任,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对待历史不够严肃不负责任的影视剧,有人将其中的片段搬到了网上,引发热炒。比如:“手撕鬼子”“日军佩戴我军资历章”等。您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哪?
王树增:小时候,我的母亲会从房梁上小心翼翼地拿下来一本很旧的家谱,认认真真地告诉我,我们家是从哪儿来的。为什么母亲会这样做?道理很简单:人活着要知道自己从哪儿来,要知道前辈们的生活状态,懂得自己“家谱”的人活得踏实。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想有出息,不应该有一本精神图谱吗?你刚才说的那些现象就是在毁坏我们民族的精神图谱。我说过一句话:“要搞垮一个民族,最便捷的方法是在精神上釜底抽薪。”影视剧和网络上恶搞军史、戏说历史、歪曲史实的现象属于社会的精神缺口。
有一次,一位年轻人问我,网上说黄继光是假的,您有何评论?当时我就坐不住了,黄继光的事迹千真万确:一、我第一次穿上军装就在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现在这支部队每天早上点名的时候,还要喊黄继光的名字,全连答“到”;二、我在写《朝鲜战争》时,尽可能勘察了战场,也尽可能完整地搜集这方面的史料;三、为了更好地认识这位英雄,我采访了大量和他有关的人,甚至采访到把英雄破碎的遗体从山上背下来的志愿军女卫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