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红会"放飞"白鸽 57.4%网民不认同红会形象已改观(2)

2014-09-03 08:36:53  中国青年报    参与评论()人

    据中青舆情监测室统计,“红十字会动态”成为了震后60小时之内排名第五的热度词。

    上述谣言虽均被国际红十字会、壹基金、赵白鸽一一辟谣,但一些“有细节”的谣言,经常在网络传播中“春风吹又生”。

    中青舆情监测室认为,事实一直都在,但网民让不信任的情绪左右了判断。谣言有土壤,正是在于它迎合了这种情绪。

    尽管赵白鸽曾表示“在灾难面前,红会和壹基金绝对不是竞争关系”,但网民却把一官一民两个慈善机构放在一起比较,从捐款数额到运作透明度。

    她任上,红会并非“原地踏步”。2011年7月,“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捐赠信息发布平台”上线试运行。2012年10月,红会公开选拔官员。2012年12月8日,红会社会监督委员会成立,均受到社会瞩目。

    但改革虽动,结果并未说服公众。网民“小羊军团杨军”对红会的评价,在普通网民中有一定代表性:“与权力体系捆绑一体,与商业机构过从甚密,与丑闻如影随形,与中国社会稀缺的公益精神、独立人格和中立客观立场渐行渐远……”

    2014年郭美美“锒铛入狱”,红会的声誉却仍未回到正轨上来。

    红会这三年,难以取信公众的,是赵白鸽个人吗?

    中青舆情监测室抽样统计显示,37.6%网民认为红会负面形象“积重难返”,主要原因在于慈善体制,赵白鸽对红会改革“力不从心”。

    中青舆情监测室认为,在赵白鸽任上,官员个人与红会的公众形象捆绑在一起,形成了“木桶效应”。公众眼里,并不会看到木桶最长的一根,决定“木桶”水面的,正是最短的一根“木板”--红会的现行慈善制度。

    因此,改革尚未成功,公开透明的新制度尚未建立,官员个人终究无法独善其身。再开明的姿态,也难以“力挽狂澜”。

    网民“徐震--笑看红尘”评价中肯:“红会之过,非白鸽一人所为。红会之错,非白鸽一人可以承担。”

    红会通报中,接任赵白鸽的还是一名女官员--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徐科。换帅后的红会,将走向何方?

    中青舆情监测室抽样统计显示,31.5%网民认为,单凭领导换人,难以改变红会负面形象。网民“啊杰”就发问:“赵白鸽的去或留有意义吗?换个领导,制度不改变,老百姓就信任红会了吗?”

    同时,35.6%的网民期望红会痛定思痛,拿出“破釜沉舟”的魄力,重立起慈善标杆。微博粉丝1700余万的潘石屹也对红会呼吁:“别因不透明伤害了大家的爱心。每一分钱的善款都要公开透明。这是任何慈善机构的生命。”

    本报北京9月2日电

(责任编辑:cn03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