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国防大学专家:军队改革必然会触及一些既得利益(1)

2014-08-18 09:02:11  解放军报    参与评论()人

    原标题:从我军改革历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近日,总政专门印发《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宣传教育提纲》,要求全军和武警部队“坚决拥护改革、积极支持改革,自觉投身改革”。认真回顾我军改革的历史,能够使我们更加自觉地把握当前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客观必然性和内在规律性,以更坚定的态度、更科学的思路、更有力的举措,拥护、支持、投身国防和军队改革大业。围绕这一话题,记者对国防大学军队建设与军队政治工作教研部有关专家进行了采访。

    建国后我军改革的历史回顾

    记者: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军经过了数次调整改革。历次改革都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呢?

    教研部研究员李璟: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军及时适应战争形态发展和国家安全需要,围绕军队规模精简整编、领导指挥体制和组织结构的调整等,持续不断地推进军队改革,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在军队规模精简整编方面,经历了“精简-扩编-再精简”的复杂过程。建国时我军总规模550万,经过多次精简整编,到1958年底减至240余万人。20世纪60年代后,由于周边安全形势趋于紧张,全军规模又增长至610万以上。从1975年到1987年初,军队规模精简至300万人左右。1997年,为了适应高技术战争发展要求,我军再次进行精简整编,1999年底军队规模精简至250万人。最近一次精简是从2003年到2005年,为了适应军事战略方针的调整,我军员额降至230万人,达到建国以来的最低水平。

    在领导指挥体制调整方面,经历了“建立、完善、整合”的优化过程。1949年10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正式成立,下设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和总后方勤务部;1950年增设军委总干部管理部,总部机关发展为四总部。1954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成立国防委员会,国家主席任国防委员会主席;同时成立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并相继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军械部、训练总监部、武装力量监察部和总财务部,形成了与当时苏军相似的“八总部”领导指挥体制。1958年,在全军总规模降至240余万人时,鉴于“八总部”体制存在的机构庞大、部门重叠、分工过细、统筹困难等问题,对总部机构设置进行了调整,恢复了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三总部体制。1998年4月,为了促进武器装备发展和加快军队现代化步伐,我军成立总装备部,形成了目前四总部领导指挥体制格局。

    在战略方向和战区划分方面,经历了由合到分再由分到合的整合过程。1950年初,我军设立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和西北6个大军区。根据主要作战对象、作战方向、地形条件等因素的变化,1955年底调整为沈阳、北京、济南、南京、广州、武汉、成都、昆明、兰州、新疆、内蒙古、西藏12个大军区;1956年4月又增设了福州军区,成为13个大军区。1968年内蒙古军区、西藏军区改为省级军区;1985年,福州军区并入南京军区、武汉军区并入广州军区、乌鲁木齐军区并入兰州军区、昆明军区并入成都军区,形成了目前的沈阳、北京、济南、南京、广州、成都、兰州7大军区的战略布局。

    在军兵种力量结构建设方面,经历了由单一军种到诸军兵种合成的现代化过程。建国之后,我军加快了军兵种建设的步伐,1949年11月成立空军领导机关,1950年1月成立海军领导机关,此后又相继成立了炮兵、工兵、通信兵等领导机关,1966年6月成立第二炮兵领导机关。与此同时,大力加强军兵种作战部队建设,组建各类军兵种院校,使我军迅速成为一支具有现代化作战能力的强大军队。

    建国后我军改革的主要经验

    记者:建国后我军进行调整改革积累了不少经验,有哪些经验可供今天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借鉴呢?

    教研部副主任刘志辉:正因为我军不断进行调整改革,才使军队建设不断适应军队使命任务变化和国家安全利益拓展的要求。我觉得主要经验有三点。

    第一,科学判断国际战略形势和国家安全环境变化,是推进军队改革的基本前提。20世纪50年代,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中央军委抓住国际局势趋于缓和的有利时机,对军队进行了大规模的精简整编,使我军完成了从以单一陆军为主体向诸军兵种合成军队的转变。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根据邓小平同志“在较长时期内不发生大规模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战略判断,我军又连续进行了几次大规模的精简整编,基本解决了机构臃肿、编制混乱、比例失调等问题。20世纪90年代,我们积极“争取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果断进行调整改革,再次裁军50万,使部队更加精干高效。对国际形势和安全环境做出科学准确的判断,及时果断进行军队调整改革,是我军改革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

    第二,科学把握战争形态变化和战斗力生成规律,是推进军队改革的核心要害。新中国成立后,我军相继组建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加强陆军高技术兵种建设,增强军队现代化条件下作战能力。20世纪90年代,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中央军委,果断启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坚持科技强军,推进军队建设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是军队建设主线的思想,我军围绕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进行组织体制调整改革,使战斗力的生成和提高适应信息化发展要求。

    第三,科学论证和坚决落实各项改革任务举措,是推进军队改革的根本保证。60多年来,我军历次改革,都能坚决、有效推进,首先是源于党中央、中央军委高瞻远瞩,科学决策,有坚强决心和政治勇气。其次是源于有积极稳妥的推进措施。在历次调整改革中,改革方案都经过充分酝酿、深入调查与反复试点实验,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在具体措施上也非常细致。比如,在解决复转军人的安置问题上,一方面注重加强官兵思想教育,另一方面也对复转军人进行各种培训,增强其适应地方工作能力,并积极与地方协调,尽可能解决复转军人的后顾之忧。通过这些积极有效的措施,保证了调整改革的顺利进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