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专家:两三年内一些省份可能面临医保基金赤字(2)

2014-02-10 09:12:06    中国新闻网  参与评论()条

    2012年青海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5364.38元,按照人均自付不到7000元,每位大病患者每年就诊1.5次计算,上万名患者家庭避免陷入因病致贫境地。

    三问:医保资金扛得住吗?

    编辑:大病保险的介入,提高了参保患者报销额度。由于医疗需求具有趋高性,患者容易流向更高层次的医疗机构,更多人到异地大城市大医院看病,医疗费用不断攀升,增大医保资金的支付压力。如何规避超支风险?

    记者:山东主要采用“事前、事中监管”和“事后双审核”的方式。两家商业保险机构建立专业服务队伍,对定点医疗机构的政策执行情况进行实地监督。同时,通过新农合和商业保险机构“双审核”,剔除了治疗过程中不合理的药品和诊疗项目。

    青海还利用卫生信息化手段、单病种付费、总额预付制等方式,实时监控费用增长情况,对21类重特大疾病、104种疾病实行单病种付费,排名前十位的大病治疗次均费用不到2万元。

    朱铭来:从长期来看,无论我国还是世界上其他国家,都存在医疗需求快速增长的趋势,尤其是那些人均收入更高的发达国家。这对于医保基金的收支平衡运行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根据我们的测算,在两三年内一些省份很可能面临医保基金赤字的问题。为此,我提出3方面的建议:

    科学测算大病保险的费率。应该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预算机制,福利是有刚性的,不能财政有钱的时候看病就很松,财政没钱的时候看病就管严了。中央、地方财政应该科学合理分责,维持大病保险健康持续运行。

    强调大病保险和医疗、医药等方面改革的整体联动,否则无论怎么开源都难以使制度持续运行。比如对20个大病病种的诊疗路径、支付方式和费用应该是比较明确的。再如很多大病发生在异地,将来推进异地医保结算,这对于大城市来说,会加大医疗服务负担。因此推进大病异地结算,要和医疗资源合理配置、费用控制等医药体制改革配套推进,确保医保基金健康运行,保证服务质量。

    建立大病保险的评估机制。每年都要有年度评估报告,把大病保险的收、支、结余情况,公司参加竞标的价格、提供的服务和信息平台建设等相关内容进行公布,信息公开透明有利于大病保险的可持续发展。

    张硕: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将各项基本医保制度进行衔接,放大医保的抗风险能力。世行农村卫生项目在陕西旬邑就开展了大病的二次补助,动用了各方面的筹资,如财政、社会慈善资金、民政医疗救助资金等,构建了大病救助资金。

(责任编辑:CN023)
关闭
 
网友发言 已有人参与 条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