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专家韩友德:扩大亚洲民间交流 重视互联网传播力量

分享到:
2016-03-23 18:50:00   中华网

韩国中央日报社中国研究所所长韩友德在会议上发言

韩国中央日报社中国研究所所长韩友德在会议上发言

“我认为最关键的不是政府出台什么政策措施,而是不断扩大民间的各种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与合作。”韩国《中央日报》中国研究所所长韩友德在接受中华网采访时表示。作为“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年会”的分论坛,“媒体领袖圆桌会议”邀请全球近二十位媒体领袖相聚博鳌,探讨媒体所共同面临的挑战,并共商在“一带一路”的宏大叙事下,亚洲媒体合作所面临的新机遇。韩友德作为韩国媒体界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今年是韩友德第三次参加“媒体领袖圆桌会议”,他对这个会议很感兴趣,今年的会议上,他的发言围绕“一带一路”和亚洲媒体合作展开。他说:“世界大潮流经过美国、欧洲之后正在逐渐向东亚地区转移,东亚地区克服了1997年金融危机,又成功应对了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逐渐形成了活跃繁荣的亚洲。不过我们也面临着几个严峻的挑战,经济方面来看不容乐观,亚洲地区领头羊中国从高速增长变成了中速成长,就是成为新常态。在这样的新的局面当中,今后亚洲地区能否维持持续稳定的发展,这取决于亚洲各国是否能够通过创造和改革构建新的合作模式,这需要我们共同应对这些问题,这也是今天亚洲媒体在此共聚一堂讨论新机遇的原因。”

对于建立怎样的框架和渠道进行沟通合作?他说:“我认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就是一个促进东亚地区经济政治文化合作的很好的平台,只要各种因素紧密结合起来“一带一路”才能成为连接亚欧大陆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

韩友德接受中华网专访

韩友德接受中华网专访

  以下为中华网对韩友德先生的专访:

1、中华网:就您所掌握的情况来看,目前本国普通民众对中国的认知主要来自哪些渠道?

韩友德:我觉得目前韩国民众对中国文化的认知渠道很多,既有传统的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介,也有互联网等新媒体。就受众面来讲,互联网现在越来越成为韩国民众了解中国文化的主要渠道。例如,前一段时间,韩国媒体KBS播放的纪录片《超级中国》就收到了很多韩国民众的欢迎,对中国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我听说这部纪录片在中国也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就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共同作用的结果。

韩国纪录片《超级中国》(图片来自网络)

韩国纪录片《超级中国》(图片来自网络)

2、在互联网方面,韩国是否有专门介绍中国文化的互联网媒体?

韩友德:就我所知,目前这样的互联网媒体还不是很多,普通民众通过互联网了解中国文化是从一些门户网站的内容来的。当然,我也注意到中华网开设有韩语频道,希望其能在促进中韩文化交流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

3、中华网:那么韩国民众对哪方面的中国文化更加感兴趣呢?

韩友德:其他人的情况我不是很了解,但是就我个人而言,我最感兴趣的还是中国历史文化方面,比如有一部中国导演张艺谋拍摄的电影《归来》,我就很喜欢,通过这样的历史题材作品,我对那段中国历史更加了解了。

4、您认为亚洲媒体间的合作现在处于怎样的水平?应当如何加强彼此之间的合作?

韩友德:我认为目前亚洲媒体之间的合作还是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彼此之间的合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去年我也参加了这个会议,因此我也很赞成成立亚洲媒体间的合作组织,以进一步促进媒体之间的合作。政府与媒体间的合作与交流最终要达到的目标还是促进民众之间的相互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与理解。

嘉宾介绍:

韩友德,“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年会·媒体领袖圆桌会议”参会媒体领袖之一,韩国《中央日报》社中国研究所所长。

韩友德先生在华东师范大学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2009年~2016年担任驻中国北京和上海的常驻记者。他目前主要从事中国经济相关内容的研究,同时对于东亚经济合作、韩中经济合作等领域感兴趣。韩国中央日报社中国研究所是韩国所有媒体当中唯一一所专门研究中国的专业研究机构。

文/杨红军

摄/王传俊樊迪(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责任编辑:李皓 CN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