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2017全国两会 > 更多新闻 > 正文

社论:教育减负不是把问题推给家长

2017-03-09 08:24:49  新京报    参与评论()人

前一段时间,小学、幼儿园的孩子三点半之后如何托管,曾经引起社会关注。这个话题再次进入全国“两会”会场说明,这确实是很多年轻父母的痛点。如果,我们搞教育减负,实际效果却是刘吉臻委员讲的,“学校减了负,家长增了负,孩子没减负”,恐怕也有违教育改革的初衷。

社论

关注全国“两会”系列评论之七

如果,我们搞教育减负,实际效果却是刘吉臻委员讲的,“学校减了负,家长增了负,孩子没减负”,恐怕也有违教育改革的初衷。

“很多小学、幼儿园下午3点半就放学了,家长还没下班就得去接孩子。”据新华社报道,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刘吉臻在7日下午举行的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教育界别联组会议上,直接把问题抛给了在场的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教育部门在制定政策时,是否考虑过这会给孩子家长带来多大的不便和困难?”

前一段时间,小学、幼儿园的孩子三点半之后如何托管,曾经引起社会关注。这个话题再次进入全国“两会”会场说明,这确实是很多年轻父母的痛点。

在刘吉臻委员的科研团队里,有年轻父母“每天到下午三四点钟,即使有重要活动也坐不住了,因为他们想着赶紧去接孩子”。

给孩子们减负,不是简单地早放学,然后,把问题推给家长和社会。我们回顾教育减负理念的初衷,可以发现,其本质是减轻孩子们的课业负担。但我们在实际执行中,则是采取了简单粗暴的做法——早放学。这样确实很有效果,而且,也避免了学校乱收费的各种指责和嫌疑。

如果,我们搞教育减负,实际效果却是刘吉臻委员讲的,“学校减了负,家长增了负,孩子没减负”,恐怕也有违教育改革的初衷。

很多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门在教育理念上,没转过弯来。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一方面是以减负为名给社会增加了负担,另一方面,则是学校体育发展不力,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堪忧。

据报道,教育部《体质调研》相关数据显示,近三十年来,中国青少年体质曾经多年连续下降,力量、速度、爆发力以及耐力等各项身体素质也曾全面下滑。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的数据显示,儿童青少年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不下,继续呈现低龄化倾向;肥胖检出率持续上升。

如果转变观念,我们真正从素质教育的理念出发,就可以找到最优解决方案。比如,完全可以把孩子们在学校下午三点半以后的时间,交给各种体育、音乐、美术的兴趣班。

现在,我们要大力发展冰雪运动、要推广校园足球等等,但最大的问题就是,你想搞这些义务教育课程之外的兴趣和特长培养,孩子们却早早地放学走了。即便学校和老师想教、想搞得有特色,主管部门一道禁止乱收费的禁令,也打消了学校和老师们的积极性。

而且,公立学校、幼儿园放学过早,也是公共资源的一笔浪费。很多家长因为各种原因,还是要把孩子接回来,再交给社会托管机构或者培训机构。这些机构往往良莠不齐,很多机构的师资与硬件,都无法和学校相比。

所以,首先应该建立合理的机制,允许公立学校等对课后的托管、兴趣班适当收费。另外,教育或体育部门适当增加一些投入。这样可以一举多得,而且符合经济学边际效应最大化的原则。

值得肯定的是,针对刘吉臻委员提出的关于课后服务问题,陈宝生部长现场就予以了回应,并提出了三条解决方案:一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财政补贴”等方式给开展课后服务的学校适当补助;二是学校和家长建立谈判机制,适当收取一些费用;三是不要把这段时间又变成上课时间,防止将课后服务变为集体教学或“补课”。

如果,这三条能够执行到位,孩子放学之后的托管问题,就不再是问题。而解决的关键,还是教育理念和教育管理理念的转变。

(责任编辑:刘伟 CN067)
关键词:教育减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