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郑州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华网专访阎铁成)
提到河南籍历史文化学者阎铁成,熟悉他的人总是会将“世界遗产名录”这个如今炙手可热的词汇列为关键词。道理很简单, 2010年7月,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39处世界遗产。时隔4年,2014年6月,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加上之前河南省已经申遗成功的安阳殷墟等3个项目,目前,河南省的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已达到5个。这两项世界遗产申报时, 阎铁成担任着郑州市文物局局长职务,亲自参加了在巴西举行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对于申遗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今年“两会”期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郑州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华网对阎铁成进行了联合专访,听听他对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意见,郑州市未来发展的建议。
(郑州商都历史文化区规划效果图图片来自网络)
城中城——郑州商都历史文化区
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又担任了多年的郑州市文物局局长,阎铁成谈起河南的历史文化来滔滔不绝。他说,郑州老城里面藏着一座有着3600年历史的古城,它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王朝商的都城所在地——亳。这座都城规模宏大,分为外城、内城和宫城,面积大概有25平方公里。它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都城建成后,这里的文脉就再也没有中断过,一代代百姓在此繁衍生息,亳算得上是世界上历史文化传承时间最长的一座城市了。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也与后代的城市建设渐渐融合在了一起,人们并没有认识到这座都城所具有的历史文化价值。当我们发觉到这座古城的重要意义并开始有意识地进行保护时却发现由于它地处现代城市的内部,保护工作并不容易展开。”
他谈到,随着近年来城市发展速度加快,特别是郑州市被国务院列为全国中心城市,当地政府对郑州市的历史文化保护也提上了议程。经过专家学者的一番仔细论证,市委、市政府最终决定建设郑州商都历史文化区。
所谓的郑州商都历史文化区是指依托于商城,把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青铜历史文化展现出来。“推出‘郑州商都历史文化区’这一概念,不仅是要保护好这段历史文化,而且还要把中华历史文化衔接起来,提升郑州市的文化历史品质,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市民生活质量。”
目前郑州商都历史文化区起步区征迁工作已经正式启动,这意味着历时10多年,建设郑州商都历史文化区的战略构想,已经进入实质的动迁阶段。按照规划,商都历史文化区分为起步区、核心区和历史文化区三个层次。起步区2.53平方公里,划分为5个片区,先期启动商城遗址公园、郑州商都博物院和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两院”(郑州商都博物院、郑州文物考古研究院)总占地面积58亩,项目总投资高达39亿元人民币。建成后将打造成集文物古迹展示、历史教育、考古文化等元素为一体的国家级遗址公园和文物保护示范工程。“两院”建成后,将免费向郑州市民开放。
阎铁成说:“郑州商都历史文化区建成后,无论是我们的是市民,还是游客,只要一走进这个文化区,就能感受到在36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这片土地上人们的繁衍是如何进行的,文化是如何传播的,犹如翻看了一本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历史画册。”
(阎铁成与“两会”代表畅谈河南文化传承与保护)
新老“国家中心城市”
经过一番激烈的争夺,国家中心城市名单最终确定,郑州最终脱颖而出,与武汉一起成为中部地区的国家中心城市。“在有关文件的描述中,特别指出了要将郑州市建设成彰显人文特色的现代化都市。建设彰显人文特色的现代化都市,其核心就是文化的传承。”在谈到郑州市入选理由及未来发展定位时,阎铁成这样谈到。
在他看来,追根溯源,“国家中心城市”的概念应当是产生于郑州的。在4000年前,郑州所在地就是中国中原地区的中心城市了,“现在,我们重新赋予这片土地一个新的概念,‘中心城市’就是要对周边城市形成凝聚力和带动力。郑州市在解放后的60余年里,在中央政府和全省的支持下,城市建设与发展迅速,它从一个破落的小县城发展成为拥有1000万人口的大都市,国民生产总值突破7000亿,交通枢纽建设取得明显成绩。总之,郑州市已经成为中国中部地区的一个重要交通、文化和工业中心。”
(郑州市夜景图片来自网络)
说到郑州市未来发展道路,阎铁成说:“为了把郑州市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河南省政府正在制定相关的规划,把郑州市的发展与周边一些其他城市发展捆绑在一起,在交通枢纽、制造业等方面为广大区域提供一个广阔的服务平台,从而带动整个地区的发展。”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郑州人,阎铁成对于郑州市的古往今来都了然于心。他不仅对河南省两处世界非遗的成功申报做出过巨大贡献,而且对未来城市发展中如何在改善人们生活基础上做好文化遗产保护有着深入的思考。他曾说,申遗不是为了旅游开发,是为了保护,把它们完整地交给下一代。建设现代化的郑州市也不能再用小城市的思路。
文并摄/杨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