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2017全国两会 > 更多新闻 > 正文

以“工匠精神”铸就“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新辉煌(2)

2017-03-02 11:30:31  中国西藏网    参与评论()人

一批又一批援藏干部为西藏教育事业的发展奉献着青春和智慧。

随着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往“分散式”的教育人才援藏模式不足以从根本上扭转教育落后局面,“组团式”教育援藏的决定,开启了教育援藏工作的新篇章。

毛力提•满苏尔司长介绍,无论从规模、组织,还是经费投入,“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都开创了很多第一次。一次性选派800名左右专任教师进藏支教,并且工作时间持续三年,同时400名教师出藏培训,培训一年,在选派进藏支教历史上,这是第一次;从国家层面成建制地选派专任教师赴藏支教,部署自上而下,周密联动组织,以直属高校附属中小学为示范、援藏省市学校为主体,选派数理化为主的紧缺学科教师,这是第一次;对口支援省市和直属高校从援藏经费中安排专门经费,用于支持“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这也是第一次。

我们共同期待的,是推动西藏教育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革命性改变。

责任意识:扎根雪域育桃李是人生的必选项

“从你的心中抽丝织成布帛,仿佛你的爱者要来穿此衣裳;

热情地改造房屋,仿佛你的爱者要住在其中;

温存地播种,欢乐地收刈,仿佛你的爱者要来吃这产物;

用你自己灵魂的气息,来充满你所制造的一切。”

也许,这群可爱的人,注定会选择站在最高处讲述最美的故事。

“他们业务精良、作风过硬、事业心和责任感强,他们具备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能力,以及丰富的管理经验。最重要的是,他们始终对受援学校怀有一种欣赏的眼光和负责任的态度。”毛力提司长说,“他们用一堂堂课,一次次家访,一份份成绩单,生动诠释着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

高原缺氧和身体不适的困难,需要马上进入工作角色,进入教学管理一线,承担大量的教学管理任务,教学伊始的不衔接不适应……对于志在“授人以渔”的援藏教师们来讲,解决的办法总会比问题多。通过与受援学校师生广泛座谈交流、与学生和家长交流、随堂听课等多种方式,调整思路方法,他们快速进入教学状态。

同时,“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教师们也深深认识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育一定要有一个积累和逐步提高的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

就这样,他们如工匠一样执着、一样追求卓越,日复一日地精心打造着“家门口的内地西藏班”。

机遇意识:让西藏成为援藏教师的第二个“家”

“我们出发前已做好了吃苦的思想准备,但到岗后感觉就像到了第二个‘家’”,这是“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教师到岗后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无疑,“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是提高西藏自治区教育事业水平的重要平台,是一项惠及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的重大民心工程、民生工程,是“十三五”时期要紧紧抓住的重大机遇。

西藏自治区对于这项工程重大意义的认识可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专门下发文件,安排资金2亿多元,新建“组团式”援藏教师周转房800多套,建筑面积5.8万多平方米;受援学校制定详细接待、安置方案;家具、家电、厨具和日常生活用品的配备;完善各项激励政策措施,将援藏教育人才纳入援藏干部人才管理范围,建立绩效考核评估机制……”说起西藏当地对“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的各项保障工作,毛力提司长滔滔不绝地一一列举,“西藏自治区不遗余力地投入、精心全面地安排,最大限度满足援藏教师需求,就是要努力形成推进‘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的强大合力,让援藏教师能够安心、热心、舒心、精心从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