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2016全国两会 > 2016两会滚动新闻 > 正文

解读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

2016-03-12 11:10:41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参与评论()人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6年新年讲话中提到:“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我们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践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而外交部长王毅则在3月8日的记者会上说:“春华秋实,三年有成。我们正在走出一条有着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之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越来越清晰,内容越来越丰富。那么,这种外交理念究竟能给普通老百姓们带来哪些影响?欢迎收听《新闻盘点》两会特别策划:“听见中国”之解读“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一、如何给外国人解释“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们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践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这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第一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引发各方的广泛关注。而作为新一年中国外交的总体理念和定位,“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有着非常深刻的内涵。先通过一个新闻短片了解一下:

日前,外交部长王毅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介绍说:“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外交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积极进取,开拓前行。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国内外大势,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路和新举措,指明了中国外交前进的方向。春华秋实,三年有成。我们正在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之路。”所谓“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努力目标是要助力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战略选择是坚持自身和平发展,同时推动世界的和平发展;基本原则是合作共赢,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主要路径是建立形式多样的伙伴关系,倡导结伴而不结盟,对话而不对抗;价值取向是坚持正确义利观,在国际事务中主持公道,弘扬正义,在国家关系中义利兼顾,以义为先。

1、为什么提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

观点:“大国”是基于国力和影响力说的,中国30年来保持两位数的经济增长,创造了中国奇迹,让中国在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有目共睹。(过去由于国力和影响力弱,在国际事务中没有话语权,自然谈不上大国外交)国际社会也在期待中国能发挥更大作用,这时候提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非常及时的。还有一点需要指出,中国现在提“大国外交”,不是为了对国际事务指手画脚,而是表现出一个大国应有的担当。中国外交长期以来的原则就是大小国平等,无论是大国、小国、强国或弱国,在世界上都应有平等的地位。

2、怎么理解这一新理念里的“中国特色”?

观点: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字面意思,“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是指只发展“与大国的外交”,而是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它在外交上的原则、理念、模式和做法;二是从核心原则上来理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同于历史上或当今国际社会一些大国的外交。它的核心原则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其中,“共赢”是中国政府2012年以后提出的新外交理念,反对零和博弈、赢者通吃的做法,展现了中国开放、包容、合作的大国姿态。三是从具体内容上来理解,就是要从中国外交在中国改革开放发展过程中承担的主要角色这个角度来理解它的“中国特色”。按照李克强总理今年所做《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建设性参与解决全球性和热点问题;加快海外利益保护能力建设,切实保护我国公民和法人的安全。

3、中国现在有一句网络流行语叫“主要看气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气质是什么呢?

观点:中国外交的主要气质就是低调又自信,思路清晰,层次感强,线条简洁,看起来很舒服。有大国关系应如何发展,有周边国家的关系应如何推进,也有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应如何加强。

4、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与普通人的关联点在哪里?

观点:外交是“内政”的延伸,是为内政服务的。既然是内政,就与每个老百姓息息相关。例如,中国外交致力于发展与外国的经贸关系,咱们逛超市能买到来自西班牙的葡萄酒和橄榄油,这就得益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西班牙首相共同倡议的中新欧班列,从义乌到马德里,全程1.3万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铁路货运班列,将原来传统的海运货物时间缩短了15至20天。同时这趟班列还大大提高了中国义务小商品进入欧洲普通家庭的效率。2014年11月开通,2015年就见证了义乌与欧洲国家的出口贸易同比增长近20%。

国与国之间经贸关系的加强真是给老百姓们发了一个大红包。象中韩、中国-澳大利亚自贸协定的签署都是中国外交带给老百姓的福利。两个自贸协定的生效日期都是去年的12月20日,购买来自这两个国家东西的效应马上就有了,如澳洲葡萄酒的价格就比以前便宜了,有报道说,澳洲龙虾的价格在中国市场的价钱已经下降了17%。不少中国人比较喜欢吃韩国泡菜,现在也能买到进口的韩国泡菜了,非常方便。

二、如何给外国人解释“建设性参与解决全球性和热点问题”

2015年,中国外交在世界舞台上光采夺目,习近平主席8次走出国门,用42天的时间踏遍四大洲14个国家,代表中国与世界进行沟通对话,所到之处都刮起强劲“中国风”。有人说,习近平走到哪儿,命运共同体就讲到哪儿。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世界格局中,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同呼吸、共命运,中国也要建设性参与解决全球性和热点问题。先通过一个新闻短片来了解相关背景:

近年来,中国外交不断践行“建设性参与解决热点问题”。在大国关系的处理中,中国强调建立新型大国关系,谋求共识合作。比如中美过去在气候变化、互联网等问题上有分歧,但现在双方已经建立起一整套对话和合作的机制。而在中俄、中欧之间,同样获得了许多合作成果。但在涉及自身利益的外交领域,中国则更强调主动谋划、积极进取,不再被动应对。外交部长王毅曾总结说,在南海问题上,中国早在2006年就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298条所赋予的权利作出了排除强制性仲裁的政府声明;在朝核问题上,中方珍视同朝鲜的传统友好,愿意给他们的发展和安全提供支持和帮助,但同时对朝方推进核、导计划的做法不会迁就。

1、建设性参与解决全球性和热点问题,这个提法比较新鲜,怎么理解建设性?

观点:建设性是与破坏性相对应来说的。所谓破坏性,就是本来你应该是去帮助解决问题的,结果,原来的问题没解决,由于你的参与,又产生了新问题。建设性就是在具体问题的管控或解决中,提出的主张顺应各方的共同利益,应对方案又具体、合理并可行。那中国外交的这个建设性是指什么呢?拿中东地区这一热点问题来说,习主席今年1月在阿盟总部发表讲话时提到,中国在中东不搞势力范围,也不寻求代理人,中国要做的,就是本着客观公正态度,着力劝和促谈,这样的作用就是建设性的。一句话,中国不是现有国际体系的颠覆者和破坏者,而是建设者和贡献者。

2、还有一点就是参与解决,怎么理解呢?

观点:习主席2016年新年讲话中说:“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有人说习主席走到哪里,“命运共同体”就讲到哪里,2016年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在经济、气候、减贫、互联网等领域都提出了中国方案,发出了中国声音,贡献了中国智慧。而今年9月,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将在杭州举行,这也是中国建设性参与“推动世界经济创新增长,完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的主场活动。二十国集团已成为应对全球性问题的有效多边机制。中国有与发达国家一样的国际影响力,又是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代表,可以将各方不同的利益诉求结合起来,来推动国际体系的完善。

3、在一些全球性和热点问题的解决中,中国目前的参与度如何?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观点:在过去的一年里,在伊朗核、叙利亚、阿富汗等地区热点问题上,在气候变化、减贫、粮食安全和反恐等全球性问题上,世界见证了中国为问题解决、应对全球挑战所发挥的建设性作用。从“一带一路”倡议到亚投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的建立,中世界也见证了中国国对国际政治经济体系做出的建设性贡献和补充。中国已成为公共产品的提供者。例如:过去在气候变化、互联网等问题上,中美有分歧,但现在双方已经建立起一整套对话和合作的机制。中美在反恐、贸易等其他领域尽管有分歧,但也能求同存异,不会一直是冲突和对抗。

4、那有人会担忧,中国一贯的立场是不干涉别国内政,参与解决全球性和热点问题,会不会演变成干预他国事务呢,这个度应该如何把握?

观点:关键还得看你的出发点。中国外交建设性参与的出发点,一是因为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又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国际和平与安全是有责任的;二是中国的发展需要外部有一个和平、稳定、积极的国际环境。

三、中国的“海外利益保护能力建设”与其他国家有哪些差距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要“加快海外利益保护能力建设”,反映出境外中国公民和企业数量的迅猛增长,以及随之而来的领事保护与服务需求。去年,内地居民出境人次突破1.2亿。在这一大背景下,我国的领事保护工作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先通过一个新闻短片来了解一下相关背景:

目前,中国已建立境外中国公民和机构安全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机制,设立了24小时在线响应的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呼叫中心。领保部门还通过网络、短信、微信、小册子等手段加强海外安全预警,普及海外安全常识。2015年,共妥善处理了8万多起领事保护和协助案件,平均每天处理235起,每6分钟就有1起,其中重大领保案件百余起,包括成功实施也门撤离行动和尼泊尔特大地震救援等。去年底,一名中国船员在西非海域突发急性疟疾,生命垂危。我驻摩洛哥使馆调动一切必要资源,将同胞送往当地专科医院治疗,使其最终转危为安。使馆外交官也被称为是“中国同胞在海外最有力的依靠,急难中的同胞最亲的人”。一个个类似的故事不仅温暖人心,也说明中国领保工作的成绩令人瞩目。

1、《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要加快海外利益保护能力建设,这一次为何会上升到这一高度?

观点:中国在海外的利益牵涉面越来越广。中国每年非金融类海外直接投资增长较快,去年是1200亿美元,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了中国引进外资的规模。再加上中国每年有1.2亿人次出境,是一个庞大的流动人员群体,中国外交有责任和义务维护这些利益。另外,目前世界各地有3万家中国企业,好几百万中国人在国外工作生活,当有突发事件发生时,如何维护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合法权益,如何保护中国公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等,都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做的事。

2、王毅外长在记者会上说到,由于资源有限,手段不足。中国外交这方面的能力建设亟待加强,应该从哪些方面加强呢?

观点:举个简单的例子,以前咱们经常从新闻报道里看到或听到,某国向自己的公民发出了前往某外国的安全预警,现在中国的外交部也会发布这样的安全预警,例如分为三个层次:注意安全、谨慎前往、暂勿前往等。咱们现在出国,飞机落地一开手机,也会收到来自中国驻当地使领馆的须知短信,介绍当地的一些重要电话号码,也公布使领馆的地址和联络号码,这些都是保护中国公民海外利益能力建设的一部分。

目前来看我们做的有很大进步,但这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确实面临一些客观条件限制,需要长期努力。比如人力资源的短缺,有媒体报道说,中国驻东南亚某使馆有编制40人,其中领事部7人,仅有2人专门负责领事保护工作。而每年赴该国的中国游客超过120余万人次,在该国的留学生人数近1万,这意味着派驻该国的专职领保干部每人每年要直接面对至少60万人次中国公民,其工作强度和实效可想而知。以中国目前的领事人员投入和配备,对于保护、协助日益庞大的海外群体来说显然存在巨大差距。

3、王毅外长还提到,今后工作的重点是预防性领保工作,各国在这方面有什么做法值得借鉴的吗?

观点:举一些国家的例子。西方发达国家在领事保护方面普遍建立起了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和个人多元参与、相互补充的模式。如英国外交部为“囚犯在国外”等非府组织从事与领事保护相关的活动提供资金支持,在非政府组织中设立全职岗位,为领事保护工作服务或派专人为其从事的领事保护相关工作提供指导。日本外务省建立了领事事务顾问制度,聘请一些来自私人企业的资历较深的公民担任领事顾问。这些顾问对海外某个地方的情况非常熟悉,外务省请他们就如何加强日本在该地区的领事工作提出建议,并在经过专门培训后将他们派到驻外使领馆。顾问们利用自己在私人企业的经验协助驻外使领馆处理涉及日本国民的重大领事保护问题。为了使德国驻外使领馆与德国企业在安全信

息和咨询服务方面开展合作,德国外交部允许外交官到私人公司或私人企业协会任职数年,私人公司代表也可以到外交系统任职。

一些国家建立了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海外安全信息双向交流、共享和协调机制。例如,美国国务院的海外安全咨询委员会、英国的海外企业安全信息服务机构、日本的海外安全公私合作理事会和定期召开的由日本侨民参加的安全咨询和联络会议等。

目前,中国已建立境外中国公民和机构安全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机制,设立了24小时在线响应的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呼叫中心。领保部门还通过网络、短信、微信、小册子等手段加强海外安全预警,普及海外安全常识。还需要提升中国公民的自我保护意识,要加强机制化建设,提供更多的领事保护资源,同时积极开展国际协作,比如在撤侨时与其他国家互相支援、资源共享。

4、最后说个轻松的话题,中国人爱旅游,特别是出国旅游,中国外交在2016年应如何发力,让中国人享受红利?

观点:两个层面,一是在签证优惠政策方面,二是在领事保护方面。2014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期间,中美达成签证互惠安排,同意为两国商务、旅游人员颁发10年多次签证,便利了两国人员往来。2016年中美举办“中美旅游年”,中美往来的人员更多、手续更简便、双向旅游人数将争取突破500万人,两国的民众都将从中受益,从事旅游产业的百姓都将得到更多红利。

目前,经国务院批准的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已达151个,中国已跃居全球第三大入境旅游接待国、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和亚洲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

(责任编辑:陈倩 CN030)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