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2016全国两会 > 2016两会滚动新闻 > 正文

不恰当的扶贫方式令非洲更贫穷

2016-03-04 16:58:15  海外探客    参与评论()人

扶贫与反贫困工作是一项世界性难题。目前世界约70亿人口中至少11亿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其中非洲贫困约有4亿。贫困的原因有很多,譬如生产率低下、缺乏劳动技能、经济冲击、疾病流行、缺乏脱贫模式、社会不平等、腐败盛行、全球化影响等。而在非洲的很多贫困国家和地区,还有一个隐藏较深的原因,就是不恰当的扶贫方式。

不恰当的扶贫方式令非洲更贫穷

这突出表现为很多西方国家对非洲不恰当的大规模援助上。西方国家对非洲的援助,过去60年来金额巨大。以美国为例,据赫德森研究所发表的全球慈善捐助报告,2005年,美国民间和官方给第三世界国家的援助总共有1226亿美元。美国给发展中国家的援助总额,不仅超过法、德、日等国,而且已占美国国民收入总值的0.98%,超过了0.7%的高限。其中光是给非洲的抗艾滋病捐款,在布什总统执政时就多达150亿美元。根据2014年5月号美国《评论》(Commentary)杂志发表的西方对非洲金援问题的评论,“过去50年来,西方富有国家对非洲的援助,高达两万亿美元。”

很多人会质疑,难道援助还有错?有援助总比没有援助好吧?的确,西方国家对非洲的大量援助解了燃眉之急,必须承认这些援助挽救了不少人的生命,值得点赞。但如同抗生素用得过多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一样,这些以援助为主要形式的扶贫行动并没有让非洲摆脱贫困,反而使非洲人的实际人均收入却低于1970年代;超过一半的非洲人口(约3.5亿)每天生活费不足1美元。撒哈拉大沙漠以南的每48个非洲人中,有9个比1960年更贫困。

因此一些专家学者对西方的这种“援助”的有效性提出质疑。曾任高盛经济师和世界银行非洲专家的赞比亚学者丹碧莎-莫友(DambisaMoyo)出版了新书《无用的援助》。作为在英国剑桥和美国哈佛接受教育的精英,她在这本新著中以大量实例指出:西方援助害了非洲。这些援助不仅无法解决非洲经济问题,反而会使非洲一直贫困下去。这引起人们对“援非”的讨论和争议。莫友认为,长期的援助造成非洲国家不堪重负的债务,通货膨胀加剧,欠缺对汇率市场的异常动荡的抵御能力,也无法吸引高质量的投资。她的结论是:“援助实际上是政治、经济和人道主义的灾难。”

主要原因是,西方对非洲的援助是不设时限的、缺乏具体目标的、给穷人平分的救济。这样做能使穷人的状况短期有所改变,但无法从长期目标上,使整个国家脱贫和现代化。

当年接受马歇尔计划援助的欧洲国家,不觉得这项援助是美国对他们的亏欠。他们做出周密的经济计划,有效地使用了援助款,迅速靠外部输血恢复了自身的造血功能。而非洲一些国家的政府则把西方的援助视为理所当然,他们不致力经济改革,只是负责分配、撒钱。莫友感叹说,人类历史上,没有哪个国家像非洲这样,靠这样的援助而取得经济发展的。“依赖不设时限捐献的经济体制几乎都是全军覆没,而那些不依赖于援助的国家倒取得成功。”

前东欧的波罗的海三小国,获得独立后,并没有获得美国的马歇尔式援助,而主要依靠自身的经济改革,走充分的市场经济道路,结果都取得经济成就。从1995到2007年,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和立陶宛三国的实际收入分别增长了惊人的167%、146%和125%。亚洲的经济四小龙(中国台湾省,韩国,新加坡,香港)也不是靠西方援助,而是靠走市场化和全球化而经济腾飞的。

一位到过赞比亚参加援非项目的中国工程师撰文说,他在赞比亚看到的该国总统车队,全是奔驰、宝马等高级轿车。当地朋友告诉他,外国援助,多被政府高官拿去挥霍了,尤其是买车。非洲国家的部长们开的都是世界级的好车,住的是占好大一片地的两层小楼。还有人说,中国援助给他们的种子,玉米大米小麦之类,他们不是拿去种,而是直接吃掉,你援助多少他们吃多少。他根据在当地的观察得出结论说,“外援很大一部分没有对非洲的自强和发展起作用,而只是使少数人的生活变得日益富裕、奢侈。”

中国很早就明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习近平主席在中国30多年的扶贫实践和理论基础上,总结提炼创新出精准扶贫方略。他指出:“现在,中国在扶贫攻坚工作中采取的重要举措,就是实施精准扶贫方略,找到‘贫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这些成功模式不仅对中国的扶贫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为非洲减贫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给非洲扶贫减贫带来了新的理念、新的希望,为非洲减贫事业注入新活力。

德国全球与区域研究所主任罗伯特·卡佩尔说:“在某种程度上,非洲和中国很类似,国土面积大、复杂多样,比起西方国家,中国的减贫做法和经验对非洲的借鉴意义可能更大。”

摆脱贫困,应以自身努力为主,外界援助为辅。如乌干达政府凭借中国扶贫经验,实施了一系列旨在稳定经济、为农业发展创造环境的经济和机构改革。例如允许农民可以直接从银行借贷资金,撤销不利农业发展跨区域合作的各种限制,向穷人分配可耕土地,提供农业咨询服务,扩大农业金融市场,充分利用可持续的自然资源,加强包括道路、可持续的能源资源利用在内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向穷人提供免费义务教育,改善卫生条件,加强对艾滋病等疾病的防治,提高成人识字率等。近10多年来,昔日的动荡之国在扶贫的道路上己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据乌干达统计局(UBOS)2009年发布报告称,乌贫困人口比例由过去的38%降至31%,降低7%。特别是城镇、中部和西部地区减贫效果更加明显。

只有选对恰当的扶贫及援助方式,使贫困地区产生和恢复经济造血功能,才能真正脱贫。南非著名政治评论家、《贫穷的设计师》一书的作者莫列齐姆贝基说,中国扶贫是“正确的发展模式”,是“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可以从过去25年发生在中国的农业改革中学到的重要经验”。

(责任编辑:丁勇 CN007)

排行榜